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保证“双减”有效落地的压舱石。如何发挥课程评价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减轻课堂教学40分钟内“繁难偏碎”的学负担,从而助益学生发展,是需要面对的重要现实课题。

以素养型评价为支点,撬动课堂教学改革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试背景下的评价聚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提升。而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视角,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双减”政策下,课程评价应致力于素养型评价指标的建构。

在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中,素养型评价强调充分发掘语言学的丰富,让学生在学语言的过程中,不困囿于认字解词析句,重视考查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语言和思维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语文学的综合和完整

素养型评价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围绕单元语文要素,选择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内容和关键知识,而不是对教科书内容的全覆盖。教学时,教师要在语言学的关键处做文章,设计有层次、进阶的学任务,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语言是精神历险、思维发展和语感形成的综合协调。

另外,素养型评价强调课堂教学应清晰呈现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得能力的结构化。以往,我们常说“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当下,我们应该追求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实现精读课文内部的微观迁移、精读与略读的中观迁移以及指向精读略读和课外生活化阅读“三维一体”的宏观迁移。

素养型评价与素养型课程目标相呼应,应力求实现教学评一致。以素养型评价为支点,必然会撬动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以差异化评价为架构,促进学生真实发展

以素养型评价为背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倡导差异化评价操作体系。其中的差异化一方面表现为兼顾学生发展层次的差异化,另一方面表现为学评价指标的差异化。

以差异化评价为出发点就意味着要视学生,以学生实有的学状况为出发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整体设计编排了二至五年级借助图示复述、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复述等发展的能力体系。五年级的创造复述是小学阶段在复述方面的最高要求。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有学生达不到创造复述的层次。因此,在制定评价方案时,教师要给学生发展成长的空间,尤其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缩小学生与评价量规的差距,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看到更高远的风景”。

差异化评价能够真正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减轻学生课堂内的学压力,能够使学生在学过程中有获得感,生成学成就感。其既关注学生发展的纵向深化,也关注某一学节点的横向均衡。可以这样说,差异化评价是尊重学生现实起点的评价方式,是动态化的、赋能学生成长预期的评价方式。

以嵌入式评价为机制,完善过程评价管理

从评价的使用机制视角来看,把评价过程嵌入到学过程中,使学活动与评价活动同步开展,有助于形成持续的评价指向,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少走弯路。

为了减少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烦琐分析和过度的内容关注,我们倡导开展实践的语言学活动。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朗读、讲故事、演讲、辩论、播报等,都是常见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对此类活动感兴趣,参与积极高。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把吸纳的语言材料内化,并进行创造处理,进而在表达中形成语感。嵌入式评价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准备、吸纳和外显等过程,走上丰富语言经验的快车道。

嵌入式评价的优势在于能够使学生迅速了解最发展区在哪里,如何才能达到预期学目标,真正减少学生的学困惑,明确呈现学路径。

总之,在“双减”政策下,要减轻的不只是外显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还要着力解决课堂40分钟内的负担,让作为压舱石的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作者系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