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整个银行业业绩是否顺利走出前一年疫情的阴霾,倍受市场的关注。

2022年4月20日,普华永道发布2021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下称《报告》)显示,银行业盈利水平较上年明显回升,重点领域风险持续得到控制,资产质量总体有所改善,资本充足率普遍上升,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报告》指出,2021年上市银行整体营收增长,净利润增速回暖。包括6家大型商业银行、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30家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在内的44家上市银行的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13.06%至1.83万亿元。

其中,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3%,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5.37%。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3974.01亿元,同比增长17.53%。城农商行实现净利润1424.46亿元,同比增长16.11%。

2021年,实体经济持续复苏,上市银行积极落实国家减费让利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加之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已累计下调超0.5个百分点,净利差、净息差普遍收窄。

数据显示,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净利差和净息差,2021年较2020年均收窄0.06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差和净息差分别收窄0.07个百分点和0.03个百分点;城农商行净利差和净息差分别收窄0.08个百分点和0.03个百分点。

在中间业务方面,44家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整体增速达到9.17%,结构与上年相比保持稳定。其中,银行卡、代理委托和理财 业务仍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普华永道认为,在息差不断收窄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亟需构建中间业务管理价值图谱,建设中间业务智慧管理体系,实现中间业务良性发展。

信贷方面,2021年上市银行信贷重点投放领域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及惠及面广的民生项目、新型基础设施、现代物流、高端制造业、小微企业,以及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领域。

具体来看,贷款结构呈现差异化特征。比如,大型商业银行持续发挥大行作用,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重要项目落地,服务实体经济,其公司贷款占比较2020年进一步增加至55%;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农商行零售类贷款占比逐年提高,这主要与它们近年来聚焦于零售转型、进行差异化经营布局相关。

《报告》指出,2021年新冠疫情持续反复,上市银行继续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强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努力实现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数据显示,2021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2万亿元,同比增长27.3%,六家大型商业银行整体普惠贷款余额6.47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8%;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比增长近25%。

值得注意的是,44家上市银行的不良率逾期率实现双降。截至2021年末,44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7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1.14%;不良率1.36%,下降0.14个百分点,逾期率1.36%,下降0.09个百分点。这主要由于上市银行不断提升风险资产的管理能力,继续保持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多渠道处置风险资产。

此外2021年,上市银行不良资产核销及转出金额7433亿元,同比减少10.86%。经历了2020年不良资产处置高峰,2021年整体处置力度有所放缓。各类银行中,仅大型商业银行核销及转出金额高于2020年,同比增长2.08%;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比减少15.75%,城农商行同比减少36.50%。

《报告》提醒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压力,不良贷款暴露存在滞后性,上市银行应统筹做好应对不良贷款的综合方案,坚持积极灵活的处置原则,靠前管理风险。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立钧也表示, 2022年以来,全球新冠疫情持续演变,国际地缘局势变动引发金融市场波动。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未来,银行业还需做好逆周期调节和结构性管理,以灵活的方式积极应对不确定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