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药品公司能跟绿色挂上钩,并且获得了企业‘健康码’。”拿到贷款以后,华康药业财务人员表示,一批因资金问题搁置的配套项目建设有望顺利上马,改造后,每年至少能减少CO2排放量1.2万吨。


【资料图】

华康药业财务人员所提到的这笔贷款,来自浙商银行的“碳易贷”,是该行依托碳账户创新推出的一项融资产品,也是浙商银行发力绿色金融的一大利器。当前,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绿色金融已成为各大银行比拼的重要赛道,多家银行积极探索绿色业务模式创新,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

对于银行业而言,敏锐抓住节能减排、绿色金融发展带来机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绿色金融先行者,浙商银行已积累了诸多经验,创新推出包括上述“碳易贷”在内的多种产品,和其他金融机构一同掀起“绿色风潮”。截至6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已超1200亿元,较年初增长20.46%,以更大力度支持相关行业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山区26县“碳”产品先试先行

对于银行业而言,在发力绿色金融过程中,倾斜信贷资源是主要方式。不少银行积极优化信贷结构,加速银行信贷资产的“绿色化”转型,同时持续提升绿色金融业务市场占有率。作为绿色金融的坚定践行者,浙商银行依托自身业务优势,在信贷投放上已有诸多创新。

在浙江山区26县,颇受业内关注的一项创新就是,浙商银行以衢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的契机,配合衢州市人行开展金融支持工业碳账户体系建设点,专门设计的碳账户专项贷款——“碳易贷”业务。

该业务主要对接人行衢州中支发布的列入工业碳账户及农业碳账户等多元碳账户名单内的企业,将企业碳排放数据作为信贷决策参考,为企业在节能、降碳、减排等技术改造提升、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以及日常生产经营流动资金提供融资服务。

据介绍,针对碳排放不同等级的企业,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利用采集的数据,为其赋予健康码,分为深绿、浅绿、黄、红四个标签,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对“深绿”和“浅绿”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并给予不同程度的贷款利率优惠。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依托碳账户的信贷投放,不仅可以加快推动绿色金融改革从产业向企业、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还大大降低了企业技改的融资成本,提振了其实施节能减排的信心和决心。

而且,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在进一步扩大金融场景应用的同时,也可通过“碳账户”及时了解企业的信息,并相应得调整风险管控措施,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浙商银行已落地49笔“碳易贷”碳金融创新业务,累计投放12.50亿元。

除了创新推出“碳易贷”外,在原有的优势业务——供应链金融上,浙商银行上也积极布局,致力做大绿色低碳产业链。此前浙商银行创新推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与核心企业合作构建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圈,帮助企业降杠杆、降成本、增效益、提效率、活要素。

在绿色转型之下,浙商银行将上述优势与绿色产业结合,围绕“风光水电核、发输储运造”等绿色产业,帮助绿色新材、固废利用、新能源等领域企业盘活应收账款,突破资金瓶颈,有效破解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贵、慢”的痛点和堵点。

以浙江省光伏设备龙头企业正泰集团为例,该行为其下游小微企业农户量身定制“光伏贷”产品,无需提供抵押物和其他担保,大大降低了农户参与光伏发电项目的门槛,并且借款期能有效覆盖成本回收期,使农户多了“阳光收入”,从而推动节能减排实现良性循环。浙商银行相关人士透露,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已累计向1万余名农户投放10亿元“光伏贷”。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特邀高级研究员葛兴安表示,在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发展下,聚焦“绿色”,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的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也能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循环发展。而浙商银行在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发力有望引领供应链金融的新一轮创新发展。

全力打造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除了基于碳账户和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外,为了惠及更多企业,浙商银行还不断健全绿色产品服务体系,充分运用特色产品及场景创新模式,针对小微企业、科创企业等定制专属产品,持续加大资源配置力度。

在我国,中小微企业约占市场主体的90%,是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也是银行践行普惠金融的“主阵地”。浙商银行聚焦小微企业不断创新绿色低碳金融产品,一方面,围绕高端装备及绿色智能制造产业链,创新推广“智造贷”专属产品,满足小微企业智能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生产以及采购更新的绿色融资需求;另一方面,优化推广“标准厂房贷”产品,着力将“金融活水”引向绿色、低碳、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小微园区,提高绿色融资的可获得性。

为了帮助小微企业“增信”,浙商银行积极探索针对小微企业的绿色信贷担保创新,持续优化“余值贷”“信用通”“国担担保贷”等担保创新产品;另在完善小微企业体验感方面,浙商银行持续深化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金融科技与绿色小微金融业务的融合,提升小微绿色金融线上化应用能力。比如,加快现有线下流程的电子化、无纸化改造,在减少客户成本、保障服务精准度的同时全力推动小微绿色金融全流程提档加速。

不仅是小微企业,科创企业也是浙商银行关注的重心。由于“轻资产、重技术”的特征,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公认的难题。对此,浙商银行定向扶持绿色产业链中科创型企业,创新推动人才银行服务,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产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为环保、绿色科技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提供金融助力。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人才银行已服务能源环境相关高科技企业45家。

在倾斜信贷资源的同时,浙商银行还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开辟直接融资渠道。比如,帮助上海申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发行碳中和绿色债券23.29亿元,预计每年可减少33.06万吨碳排放;帮助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绿色中期票据8亿元,是银行间市场第三单用于海上风电项目的蓝色债券。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结算公司的指导下, 该行近日分别与温州银行和日照银行成功开展市场首批绿色债券“同业担保品”业务,进一步拓宽了绿色债券二级市场盘活渠道,丰富了担保品业务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应用范围,助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步履坚定向绿色银行迈进

不管是“碳易贷”的推出、绿色供应链的创新,还是针对科创企业、小微企业定制的绿色专属产品,上述种种均是浙商银行迈向“绿色银行”之路中结下的果实。2021年,该行出台《浙商银行支持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双碳行动总体规划,提出五个方面28项具体措施,由此吹响绿色低碳加速转型的号角。

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在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未来该行将在七个方面进行重点投入加速转型,其中之一就是发展绿色金融。“要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客户群建设,把外向型经济特色这个牛鼻子抓好,扩大和深入研究、实践双碳经济在浙商银行的业务占比。”

目前来看,浙商银行正朝着这一目标迈进。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1255.74亿元,较年初增加213.30亿元,增速20.46%;全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98.97亿元,较年初增加19.92亿元,增速25.21%,绿色贷款增速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

实际上,不只是在信贷产品和服务上“植绿”,浙商银行在自身运营中也积极加大自身碳中和力度。一方面,开展绿色低碳运营,实行办公节能、绿色采购,积极发展金融科技,持续推广无纸化和线上化办公管理应用,不断优化在线开户功能,电子银行渠道替代率达99.7%;另一方面,加强绿色楼宇管理。在办公用房的设计装修上充分体现绿色、低碳设计理念;再者,加强绿色金融理念宣传教育,倡导员工绿色出行、“光盘”行动等。

在浙商银行相关人士看来,发展绿色低碳金融是银行落实“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银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培育新的增长动力的必然选择。

可以预见的是,“双碳”背景下,银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对于浙商银行而言,未来也将在绿色金融这一新增长极持续发力,更多创新和成长值得期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