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金融界3月8日消息 年初以来关于港口堆积空集装箱的消息不绝于耳,但是海关总署最近公布的1-2月份进出口数据却给出了乐观的数据——出口降幅同比缩小。

海关总署7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其中,出口3.5万亿元,增长0.9%,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进口2.68万亿元,下降2.9%;贸易顺差8103.2亿元,扩大16.2%。

以美元计价,我国1至2月出口5063亿美元,进口3894.2亿美元,贸易顺差为1168.8亿美元。出口同比降幅由上月的-9.9%缩小至-6.8%。

出口缘何超预期回暖?

长江宏观表示,出口降幅收窄,既有超预期之处,也有符合预期之处。去年下半年以来,出口增速便呈现出持续放缓态势,市场普遍担心今年出口降幅明显扩大,但在去年同期基数并不算低的背景下,今年1-2月出口降幅却有所收窄,超出市场预期。

另一方面,今年1月份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小幅反弹,2月份更是创下2011年以来的新高至52.4%,虽然PMI是环比扩散指数,数据跳升已预示年初出口回暖。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指出,年初出口的韧性或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从供给端看,在疫情达峰之前,国内订单承接能力、生产能力、港口运转能力受限,达峰后供给能力有明显提升;二是从需求端看,欧洲经济去年10月之后好转,美国经济年初也呈现一定超预期。

长江证券指出,东盟是我国出口韧性的主要支撑。印尼、印度等亚洲周边国家景气持续处于扩张区间,亚洲周边贸易尤其是我国对东盟、韩国出口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8.3%、1.4%。

需要注意这几个问题

1、持续关注欧美抱团带来的出口压力

国君宏观提示,分国家来看,除美国外,对大多数经济体出口增速均有所回升。1-2月,对美欧出口增速仍维持在负区间,其中对美国出口增速下滑至-22%,成为为数不多的出口增速继续下滑的国家。

招商宏观提示,2022年8月份以来,欧盟占美国进口额的比重开始触底回升,恢复斜率较快,2022年12月这一比重已基本回升到疫情前的水平(19%)。

2、产业转移因素对出口影响显现

中金公司指出,虽然对美国出口降幅进一步扩大,但由于转口贸易、产业转移、数据统计口径等因素,相对于出口总量数据来说,不宜过度解读分地区出口数据。

除了对东盟出口仍然保持较高增速以外,可以从其他数据看到产业转移等因素对于出口数据的影响,例如1-2月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同比-11.9%,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速一同低于整体出口增速。

3、内需仍待修复,进口降幅进一步扩大

中金公司分析,原材料进口呈现一定分化,铁矿石、铜矿砂、煤进口增速改善,1-2月同比+9%、-4%、+41%(2022年12月为-5%、-19%、-21%),原油进口同比-2%(2022年12月为15%)。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降幅扩大,皆为-26%(2022年12月为-19%、-23%),其中集成电路进口同比-30.5%(2022年12月为-22%)。

广发宏观提示,进口同比增长-10.2%,映射工业内需尚待改善。中国的进口一直以来是初级产品和资源品为主,其次是设备类,1-2月农产品和铁矿砂同比增速较高,钢材、铜同比增速较低,机床、集成电路等进口增速也较低。年初制造业和建筑业PMI高开局,逻辑上进口后续应会逐步改观,而这一点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三大原因将拖累今年出口,但不必过度悲观

国君宏观指出,虽然1-2月出口降速趋缓,但是不需要上调今年出口预期。在海外金融条件显著收紧的背景下,经济动能趋势弱是必然趋势。2022年to C端的消费品出口已经“垮掉”,to B端的中间品和资本品成为出口的“顶梁柱”,但其波动率更大,在海外经济下行中,跌幅更大,出口“顶梁柱”面临倒塌。

此外,价格因素对出口的支撑因素将快速走弱。价格因素是支撑2022年中国出口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下半年。但当前全球供应链压力已经基本缓解,预计2023年海外核心商品将步入通缩,价格因素对中国出口的贡献将明显减弱,甚至转负。

海外供应链修复背景下,中国出口份额的持续回落。2022年中国出口份额已经出现明显回落,截止12月,中国占主要经济体出口份额已经回落至接近疫情前水平,预计2023年在海外供应链持续修复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份额仍将趋势性回落。

长江证券则表示,虽然随着基数抬升,今年出口增速大概率为负,但不必对出口过度悲观。原因在于:出境限制放开促进外贸企业接单情况改善,PMI新出口订单连月好转,意味着我国出口数量有望进一步扩大

近期美国服务业PMI重回荣枯线上、就业市场持续偏紧,指向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有所提升,外需回落斜率或偏缓;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RCEP、CPTPP等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未来我国有望加快推进与其他国家和经济体的贸易投资合作,我国出口韧性仍然值得期待。

长城证券也分析,2月中旬以来美联储PMI、核心PCE等数据超预期回升,美联储加息预期重新升温,美元指数整体还处于长期上升趋势中,在结束加息周期之前,美元仍将维持坚挺,人民币汇率可能仍有一定的下降压力,同时对出口也可起到一定提振作用。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则重点提示,关注供给侧对出口形成的支撑。在全球滞胀环境下,我国供给优势将在产品性价比、供应链成本、企业议价能力提升等层面有所凸显,将成为出口韧性的重点来源,特别是在海外企业降本和消费降级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本文源自:金融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