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金融诈骗也随之升级演变,诈骗分子通过电信和互联网等方式,不断衍生出新的诈骗手段。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多,对投资理财有一定的需求,但由于防范心理较弱、对互联网认知不足等问题,老年人群体已成为金融诈骗的重要对象。目前针对老年群体有哪些高发的诈骗手段?如何更好地帮助老年群体增强反诈意识?今天,中原信托带您一同了解。

(一)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

1.发售没有价值的纪念币

随着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接近尾声,与冬奥主题相关的纪念币也相继推出,吸引了很多收藏爱好者和投资爱好者。但同时,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一领域,制造和贩卖虚假纪念币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诈骗分子会通过电话或微信等方式联系老人,冒充银行客户经理或是与银行合作方面的公司,向受害者推销纪念币,并称公司每隔一段时间将会对内部收藏品进行回购,回购之后的价格是购买时的好几倍,引诱受害者上当。

2.虚假金融APP诈骗

不法分子会通过线下宣传或电话等方式,邀请老人进入“投资群”,同时推荐一些所谓的“投资导师”“行业精英”讲解直播课,微信群中还有专门的“托”发送盈利截图,诱骗目标群体登录虚假的投资理财平台或金融APP,虽然前期小额投资可以得到返利,但如果后续加大金额投入,平台内的资金一般无法提现,且对方还会以交“保证金”“个人所得税”等理由,继续要求受害者转账。

3.虚假购物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购物网站客服人员给购买人打电话,说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购物信息、个人信息,谎称购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需要进行退款赔偿。然后引诱受害者在虚假的退款理赔网页中填入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从而将卡内的钱款转走,造成受害人钱财的损失。

(二)如何防范这些金融诈骗手段

第一,在进行投资前识别正规的金融机构。老年人进行投资理财要通过信托、银行、保险等正规金融机构,在充分了解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后再进行选择购买。例如,由河南省银保监局指导,河南省银行业协会、河南省保险行业协会联合推出的微信小程序“防诈小助手—河南银行保险机构身份卡”,河南省内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在小程序中查询核实。另一方面,投资前也要核实客户经理身份是否真实。以中原信托为例,客户可以在公司的官方网站中搜索客户经理姓名,核对是否为公司员工,避免出现冒充公司员工进行诈骗的情况。

第二,不轻信高额回报,不贪图小便宜。不少诈骗分子利用了一些老年群体贪图小便宜的心理,通过免费领鸡蛋、注册送礼品等手段吸引老年客户进群或下载软件。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老年群体不要轻信任何投资项目,不要轻信高息的诱惑,不要听信熟人的承诺,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树立理性投资的观念。当听到“承诺高额回报,产品保本保息”这些字眼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咨询子女或专业的金融机构,避免上当受骗。

第三,注重防诈知识的积累。老年人在生活中也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板报、宣传栏等处发布的防诈骗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多和子女沟通交流,积累基本理财常识,加强对不法分子的识别能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