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鑫 司高妍】全面注册制实施下,A股市场洗牌加快,科创板出现开市以来的首批退市公司。

5月31日晚,*ST紫晶、*ST泽达同时发布关于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的公告。


【资料图】

登陆科创板之初,*ST紫晶曾头顶“蓝光存储芯片第一股”光环,上市首日股价大涨264.08%,报收于78.24元/股;曾被称为“中药智能制造龙头”的*ST泽达,上市首日股价大涨312.42%,报收于80.38元/股。随着欺诈发行、财务造假事项爆出,两公司的A股之路走向终局。

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今年截至6月2日,A股已经有7家公司被强制退市。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作为价值发现、资源配置的平台与场所,新陈代谢和优胜劣汰是保持资本市场活力和有效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能的必要体现。“企业退市之后虽然失去了持续融资平台,但作为非公众公司,同时也失去了维护即期业绩与市值、股价的压力,可以更加从容筹划一些有利于长期发展的事情,因此对于退市企业而言也未必都是坏事。”柏文喜强调。

*ST紫晶、*ST泽达同日宣布退市,科创板诞生首批退市公司

5月31日晚间,*ST紫晶、*ST泽达相继发布公告称,收到上交所出具的股票终止上市决定,上交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两家公司将于6月8日进入退市整理期,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上交所将对上述两家公司股票予以摘牌,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30日。

这意味着,*ST紫晶、*ST泽达将成为科创板首批退市公司,也被市场看作是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的标志性事件。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ST紫晶与*ST泽达还是科创板首批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公司。

2022年,*ST紫晶与*ST泽达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相继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今年4月21日,*ST紫晶、*ST泽达收到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以下简称决定书),认定两家公司存在欺诈发行以及其他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当日,上海交易所向两家公司发出拟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在*ST紫晶收到《决定书》后,*ST紫晶的承销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正式设立了紫晶存储事件先行赔付专项基金;而*ST泽达被12名投资者提起诉讼,目前该诉讼已被上海金融法院受理。

公开资料显示,紫晶创立于2010年4月,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2018年摘牌,2020年2月在科创板首发上市,主营光存储介质、光存储设备,以及基于光存储技术的数据智能分层存储及信息技术解决方案。

ST泽达成立晚于*ST紫晶,成立于2013年1月,2020年6月登陆科创板。是一家主要从事中药全产业链信息化服务的企业,业务是从医药流通信息化向上下游延伸,向上将农业信息化和生产信息化融合,向下打通医疗信息化。

欺诈发行、违法披露 *ST紫晶、*ST泽达业绩“大变脸”

ST紫晶、*ST泽达上市不到四年,就遭受立案调查并走向退市,这是两家企业持续财务造假的结果。

据今年4月21日证监会披露的《决定书》,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ST紫晶《招股说明书》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物流单据和验收单据入账、安排资金回款、提前确认收入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利润。

具体来看,三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4349万元、1.11亿元、6693万元,对应虚增利润为2162万元、3903万元、2532万元,分别占当年利润总额的35.82%、32.59%、94.55%。需特别注意的是,2019年虚增利润占比超九成,而2009年正是*ST紫晶正式提交上市申请之年。

这一财务造假手法在公司上市后并未停止。在2019年至2020年,*ST紫晶分别虚增营业收入2.71亿元、3.28亿元,对应虚增利润1.45亿元、1.69亿元,分别占当年总利润的94.55%、150.21%。

除了财务造假之外,*ST紫晶还故意“遗漏”对外担保数额,即2016年末、2017年末以及2019年上半年末对外担保的数额,累计高达1.35亿元。

上市后,对外担保数额的“雪球”越滚越大。2019至2021年,对外违规担保数额分别达到1.45亿元、1.75亿元、4.81亿元,对应占当年净资产的16.15%、19.49%、22.46%。

2022年2月,证监会出手,宣布对其进行立案调查,原因是*ST紫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这时,持续了5年的财务造假行为逐渐浮出水面。

与*ST紫晶手法类似,在上市前,*ST泽达通过公司或全资子公司浙江金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泽达兴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虚假合同、开展虚假业务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与利润。

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披露,2016年至2019年,*ST泽达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42亿元,虚增利润1.87亿元。

上市后,*ST泽达同样继续财务造假。2020年至2021年,该公司分别虚增营业收入1.52亿元、7104万元,对应虚增利润8246万元、2665万元。另外,还未按规定如实披露关联交易与股权代持情况。除上述情况外,2021年,*ST泽达还虚增在建工程设备款4269万元。

2022年5月,*ST泽达也因涉嫌违法披露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6个月后,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披露公司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股票代称由泽达易盛变更为*ST泽达。

上市不足4年,*ST紫晶、*ST泽达资本市场之路即将走向尽头。回溯*ST紫晶、*ST泽达刚登陆科创板时,*ST紫晶大涨264.08%,收盘价78.24元/股,*ST泽达大涨312.42%,收盘价为80.38股/元,但现在*ST紫晶、*ST泽达分别止步于2.42元/股、4.14元/股,拉下在二级市场的帷幕。

退市节奏明显加快,今年以来A股7家公司被强制退市

新一轮退市改革以来,A股市场退市节奏明显加快,*ST紫晶、*ST泽达只是其中的两员。

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2023年以来截至6月2日,A股已经有7家公司被强制退市,分别为吉艾退、计通退、科林退、*ST金洲、*ST西源、*ST荣华、*ST凯乐。

根据Wind整理的A股历年退市情况来看,近年来A股退市速度明显加快。2001年至2019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均小于15家。2020年、2021年退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6家、20家。2022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高达46家,创下历史新高。

“注册制以来,A股的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企业IPO的增多,退市的企业数量也将随之增加,这是股市发展成熟的标志。”深圳汇合创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兆江向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一定不能以投机心态来选股,每只股票背后都是企业,企业发展的前景和质量才是股票市值的核心决定要素,切不能拍脑袋投资,必须深入了解企业才能避免潜在风险。

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科创板首批退市是中国建立以注册制为基础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明确通畅的退市机制,可以让投资者改变对风险的认知,也可以形成良性的资本市场体系。

国元证券分析师房倩倩在研究报告中表示,整体而言,作为全面注册制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态化退市能够更好地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淘汰不良企业,市场资源将更加集中于具有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优质企业,从而促进整体市场的健康发展。退市制度的完善与全面注册制相呼应,对资本市场双向畅通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十分重要,利好“优胜劣汰”的良好资本市场生态建设。

如何促进良好资本市场生态建设,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治久安?

在河南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郭兴方看来,要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治久安,需要一个系统性的重大改革。“不仅在一级市场上要有科学的制度安排,比如说注册制。而且,二级市场也要有匹配的交易机制,比如说做空机制、T+0制度、放开涨跌幅限制等制度。此外,对市场中介、监管者等都要进行市场化、法制化教育,使市场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郭兴方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