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在元宇宙赛道的火热下,数字藏品也受到诸多关注。据《中国经济网》透露,目前我国数字藏品发行平台的数量超过1000家,几乎每天都会有10家新的平台出现。2021年我国共计发售数字藏品数量约456万份,总发行价值约为1.5亿元。据头豹研究院测算,2026年我国数字藏品市场规模可能达到300亿元。
随着国外虚拟货币的热度日益升温,数字藏品已经成为不少企业布局未来的新风口。据统计,截至2022年5月,国内已有至少二十家上市公司推出了数字藏品交易平台。不仅如此,国内还有六家央媒发布超过40万份的数字藏品,销售金额超过600万元。其中,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下场,比如,阿里的鲸探平台、腾讯的幻核平台、百度的百度超级链,BAT巨头们的出手也将整个数字藏品赛道带到了新的热度。
目前参与数字藏品发布的玩家主要因为三种不同的目的涌入数字藏品赛道。一些互联网巨头们主要在模仿国外NFT平台,希望能够从每一次交易中赚取手续费。另一些消费类企业,主要将数字藏品看作一种兼顾热度和科技属性的符号,打造一款数字藏品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好的品牌传播。最后,还有部分像是媒体、博物馆文娱领域的玩家将数字藏品视为一种“纪念品”,更侧重于文化传播。
不过,看起来火热的数字藏品市场却在无序扩张下产生诸多乱象。定价规则不明、数字藏品版权不清,平台跑路,数字藏品玩家无处投诉等等,面对这些现象,国内对数字藏品市场的监管也越发严格,数字藏品市场开始“过冬”。
数字藏品到底是真火还是虚火?实际上,一方面,基于区块链技术和NFT技术而诞生的数字藏品在虚拟世界的确具有特殊意义。鉴于独特性与交易属性,数字藏品拥有了一种独属于所有者,且“易交易”和“防伪”的表面价值。可以说,在元宇宙世界,数字藏品不仅能看做成虚拟商品或是数字权益证明,其价值也不局限于收藏品。
另一方面,当前的数字藏品还处于无序发展的阶段。比如,有部分数字藏品平台并没有给数字藏品配有相应的区块链,或者是其区块链并非正规的联盟链。因此,数字藏品的真假也难以鉴定。再比如说,部分数字藏品平台会通过操盘的方式控制市场上数字藏品的价格,自己既做“参赛者”,又做“裁判员”。当己方利益达到最大的时候,选择“砸盘”,消费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还有数字藏品突然消失后,用户却投诉无门、数字藏品平台连夜携款跑路等情况,在目前的数字藏品市场,都比较常见。
事实是,我们很多时候都缺乏独立冷静的思考与观察,这也使得数字藏品热潮中的炒作和投机越来越多。此前,数字藏品市场持续火热,一定程度上靠的就是数字藏品诱人的价格。但事实也证明,如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数字藏品的巨额成交传递出来的信号却并不算健康。目前数字藏品的价格正经历着巨大波动,且大量投机者的涌入也使藏品的价格偏离真实价值,甚至有存在对敲交易大幅抬升价格的可能。并且,对于当前的数字藏品如何鉴赏、如何定价,也缺乏一个统一的价值评估标准。
除了炒作带来的泡沫,更多的问题可能还存在于政策法规层面。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数字藏品的商品属性仍难以界定,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对于包括NFT在内的各种数字资产属于何种财产权利,目前也尚无定论。数字藏品的未来在何出,还需要时间的沉淀来验证,但无论如何,都不会是现在。
(作者为知名科技作家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