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呼声不断的“种植牙”价格治理,正在近日多份政策文件、城市试点中逐步落地。
日前,国家医保局陆续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关于开展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工作的通知》文件,一方面决定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另一方面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相关价格调查登记工作。
但实际上,在价格调查出炉之前,浙江宁波、慈溪,安徽蚌埠等地已进行了小范围种植牙谈判试点。
(相关资料图)
比如,安徽蚌埠种植牙整套材料价格降幅最高达89.5%,种植牙项目限价收费最低不高于1800元/颗,刷新全国种植牙官方价最低纪录;浙江宁波则将种植牙耗材价格限定在国产1000元、进口1500元,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下)的医疗服务费用定为2000元,降价幅度达到60%。
耗材费大幅降低的同时,医生技术服务费该不该降?种植体等关键耗材怎么评价?这些问题仍在持续探讨中。
种植牙价格“难治”原因
太平洋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国内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包含正畸、种植、修复等)规模从923亿元增至1628亿元,复合增速为12.02%;预计2030年相关行业规模将增至5261亿元,复合增速达11.77%。
在种植牙领域,据中泰证券研究测算:现阶段在维持现有价格体系之下,我国每万人种植牙数量约为80颗,终端市场规模约为1130亿元;假设种植体降价50%且整体收费下降20%,我国每万人种植牙数量将达约160颗,终端市场规模将达约1807亿元。
“一些医疗机构为了创收,将本可进行填充治疗、根管治疗等保牙治疗的牙体拔除,替换成每颗价格在8000~20000元的昂贵种植牙体。”价值医疗顾问专委会秘书长梁嘉琳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有关地方医保部门曾经接到不少类似的群众举报电话,这也是为何要在种植牙领域进行价值治理的必要性。
记者了解到,本该在上半年由四川医保局牵头的区域集采一度推迟。“种植牙”价格治理面临哪些根本性的“难点”?
经过多方深入采访后,记者发现,上述“难点”在于:第一,种植牙领域目前按照种植体、基态、牙冠等分类实行收费,医院常常将耗材、医疗服务合二为一且并不分开体现,这也是缘何会存在“技耗不分”的原因。第二,种植牙长期在各地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中实行自费,已经形成一套市场调节下的价格体系,这也为相关耗材及医疗服务的规范和调整提出了巨大挑战。
一份来自于国家卫健委《2021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披露,在全国的口腔专科医院中,民营口腔医院占比高达82.65%。即便计入综合性医院的口腔科,据国家医保局有关课题组专家披露,民营医疗的种植牙耗材用量超过60%。
近年来,民营口腔市场规模以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竞争非常激烈。体现在价格上,美国的种植牙费用(包含全种植流程)约为2000~4000美元/每颗,韩国的种植牙费用则在4000~5000元/颗,国内的种植牙费用最低也有3000多元/颗。
“国内种植牙有一半左右的用量都来自于民营医院。”沪上一位公立医院牙病防治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有种植牙需求的以中高收入群体为主,在自费的前提下,同时又有诸多种植体方面的选择(进口或者国产),患者绝大多数会选择进口,主要还是国内外种植体在质量、价格等方面的差距大。
该负责人也表示,今后种植牙耗材大幅降价后,所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这一动作可以带动部分低收入群体对于种植牙的需求上升,种植总量一定会有所增加,但他也表示,种植牙手术需要在无菌手术室进行,其风险大、难度也相对高,“因此相关技术服务不能降,这对医生从业的积极性会是一种打击。”
降价不降技术服务
事实上,浙江宁波、安徽蚌埠的试点,都没有对医生提出具体要求,只笼统表示降价不降技术服务。
有口腔专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种植牙手术过程严重依赖医生水平,在仅有几毫米的牙槽骨内植入种植体,虽然手术成功率很大,但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影响着种植牙的稳固性、舒适感、咀嚼效果、使用寿命。
“集中采购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将耗材价格进一步透明、医生技术服务费进一步明确等,来将种植牙的整体收费控制在一个较低范围内,使其能充分满足老百姓对于基本口腔医疗健康的需求。”中华口腔医学会民营口腔医疗分会副主委、青岛市民营口腔协会会长王聿明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试点基础上,医生的“技术服务”价格如何评估、调整?
王聿明称,这一价格会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从业时间、经验,甚至种植风险等;此外,不同水平等级医生(分为助理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也需要对应不同的技术服务价格,“技术服务的调整不能简单地进行一刀切,也不应影响到医生在技术上的进步和提升。”
为此,梁嘉琳也建议,公立医院的技术服务价格改革过程中,应编制对应的医疗服务价格指数,设置调价触发条件、价格调整系数等,并对应到政治、经济、社会等不同影响因素。
此外,也有口腔专科医生对记者提出顾虑,由于国产种植体在呈现效果上和进口的存在一定差距,后续会造成种植体脱落、周围炎症等副反应,如果返回来再修复反而得不偿失,“并且如果风险较大的话,我们反而会建议患者做‘桥体"来避开种植的方式。”
如何对国产、进口种植体进行质量评价?为此,王聿明也对记者表示,种植体在上市前都经过质量等专业评估,但如果还要看其在真实世界数据的话,就涉及两款种植体的科学性对比研究,比如在同样的植入环境、情况下,来观察一段时期内种植体的表现,才能得出相对严谨的评价。
“一款成熟的种植体,我们希望它是经过市场验证且经过植入人体内长期、稳定的验证,这一过程需要20年左右时间,“当下韩国的种植牙市场较为成熟,仅种植体厂家就在50~60家,我国的种植牙市场在近10年间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真正逐步成熟还是在最近2~3年间,还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沉淀、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