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高远

摄像:钱小鑫 姜一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4:08

嘉宾简介:元禾原点合伙人 米菲长江商学院金融MBA导师,之前就职于国家文物局、摩托罗拉(中国)、美团等公司,多年互联网创业经验,主导投资:旅悦集团、凌空天行、曦智科技、与光科技、MAOPEA、夸父炸串、满记甜品等。对消费升级、供应链、数字化赋能领域有着深刻理解和投资经验。

数字化赋能的实质是

“业务上线、管理上线、人在线”

第一财经 高远:感谢米总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我们看到在整个的数字化加持下的消费产业,目前已经部分实现了数字化,比如说结算、供应链体系等等,但您认为目前来讲,在这样一个体系当中,有哪一环节仍然是薄弱的,仍然是值得投资和布局的?

元禾原点 米菲:其实元禾原点它投资标签是科技、技术,为什么我们这一两年反而在整个供应链消费上会有一个更多的布局?其实这是源于我们看到传统的连锁赛道里边,它有一些技术被数字化改造的一些机会,我们经常说什么叫数字化,其实就是“业务上线、管理上线、人在线”,就是三者在线的关系。

在这里边,不管是连锁消费的零售领域、还是餐饮领域,你只有一家店和你有三家店、十家、上千家店,管理半径是不一样的。所以现在数字化对于整个连锁业最大的变化就在于:你知道信息化所有的在线以后,你知道你的人群是在哪里、你知道你的管理应该在哪里。我觉得这是第一步的变化。

反过来讲,在连锁业如果我想开千店、万店这样的一个连锁产业,如果你所有的信息化不在线,还都是以收取现金为主,不是用电子支付为主,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没有办法让管理半径扩大。这样的话你就没有办法把管理复制。所以这就是我们看到数字化在整个的连锁零售或连锁餐饮业里,它能够给这个行业带来的格局变化。

中国咖啡消费市场潜力很大

可以容纳更多业态

第一财经 高远:连锁业就咖啡行业来讲,它被数字化的趋势也非常明显,比如说瑞幸和星巴克,它在终端通过硬件可以控制非常细致的一些技术的指标,几乎做到了千人一面或者千杯咖啡口味相同。但就整个咖啡行业来讲,它的个性化也是需要被彰显的,您认为在这方面是否仍然有一些空白点,是可以布局和有投资机会的?

元禾原点 米菲:在咖啡赛道里边,我们仍然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就中美或中日的咖啡消费数据对比来看,其实当下中国市场人均咖啡量相比以上两个市场来讲,还是在一个非常小的数量级,这也跟中国整个的市场跨度相关。

一个咖啡创业者到底最初的定位是什么?你是想做一个产业化的咖啡,做一个连锁型的、提供稳定口味的这类产业化咖啡品牌?还是说我想做一个有温度的、自己就是一个咖啡爱好者、一个咖啡主理人,然后我就以十几平方的这样的一个小店,以社交为驱动的这样的精品咖啡为主?我觉得这里边其实都有机会的,但是并不是说我拿不到融资就不是好生意。我觉得这个其实是整个的咖啡行业里面的魅力所在。

我身边就有非常多的咖啡爱好者,也有很多的咖啡主理人,我会发现每一个人对于经营自己的咖啡品牌的,他的经营理念都是个性化的,并不是千篇一律的。

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产业基金

将有更强整合能力

第一财经 高远:在中国市场,尤其上海个性化的小咖啡店是比较多的,但他们其实拿融资也并不是很容易,除了您所提的,可能最初有一两个投资人,但想让它规模化的生产或者扩大又是一个特别困难的事情。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讲,是否可以从更高的层面和维度,比如说成立一支基金,去投各个不同的个性化的咖啡店,不至于非要让所有的咖啡店都去走连锁经营的那条路,这是否会是你们考虑的方向?

元禾原点 米菲:我觉得我们行业里边应该有人在做类似您说的这个事情,但是它可能不会是一个类似我们这样的投资机构,它有可能是一个以咖啡供应链为基础的产业基金,是非常有可能这样操作的。

因为这样的基金一般它可能会有几个优势,要么有供应链优势,比如说可能有原产地豆子的优势;或者有非常强加工优势,可以把整个的供应链产业化,让所有的产品可以支持更多的咖啡门店。其实这个有点像我们投的有一些供应链品牌一样,就是总部有品牌优势、营销优势、可以给各个门店终端带来更好的品牌包装、品牌宣传、能够为它带来更多的客流。作为咖啡主理人,你只要经营好你的一亩三分地,就已经是一个有品牌、有个性的咖啡门店了。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有整合的能力,或者说你在某一个方面有整合的能力,其实是可以做刚才说的这种事情的。

新老品牌整合或将1+1大于2

第一财经 高远:最近,你们投的两个消费品牌也实现了一个整合,从数字化管理的角度来讲,这种整合方式它的作用和显现的效果怎样?

元禾原点 米菲:其实头部企业往往都能给整个供应链上下游带来一个引领的优势。比如说我们之前投的小满茶田最近和满记甜品合并了。我们觉得目前是整个的甜品行业里边的一个大的升级机会。

对于满记来讲,其实是一个30年的甜品品牌,所以这种老的传统的企业,它最好的地方就是有非常稳的底盘和稳定的供应链。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它的供应链稳定,它的供给就会稳定,那么你在每一个门店享受的服务和口味相对来讲都是比较稳定的。但这样稳定的企业它有什么坏处?或者说它未来的竞争在哪里?其实就是创新。

老的消费品牌,你有没有更快的或者更好地去适应现在的数字化的创新或人群迭代带来的创新机会?你有没有更好地去适应它和利用好它?那么小满对它的一个作用其实就是,我们把新的经营理念、新的创新理念、新的人群、客群,带到了老的满记里边。我让它的菜单升级,然后同时和新的人群去融合。我觉得其实新老品牌在一起的一个碰撞的机会。

未来新旧品牌融合或频现

产业资本机会来了

第一财经 高远:这是否也预示着未来这种做得比较成功的、经历过很多周期的老品牌,跟新的品牌之间的融合、整合会是一个大的趋势?

元禾原点 米菲:我相信会的。其实在2018年以后,我们陆陆续续也看和投了一些标的。去年和前年,大家都说是消费的元年,创新品牌的消费竞争,不管从投资端也好,还是从创业端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机会。但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有看到很多的创新品牌,它其实更擅长的是做流量生意,或者说它的营销是它非常有利的一个点。

但是当它的营销和它的用户群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供应链其实是不稳定的,或者说它没有一个更扎实的底盘,它的发展就一定会遇到瓶颈。

你就会发现,如果它需要跨到新的台阶的时候,它就需要有更好的供应链基础。如果让一个创新品牌它自建供应链的话,对于非常多的创新品牌来讲都是不现实的。所以新老品牌的结合,或者说如何利用老品牌去给新的品牌去赋能,其实在未来也会有非常大的机会。

产业资本投资重点在供应链升级

在原料端升级

第一财经 高远:由于供应链目前头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的公司它的品牌、商品不同,但是它的供应链是高度雷同,这种情况使得大家的产品同质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就整个消费端来讲,非常强调个性化,您认为这当中有没有一些机会和空白点是可以去投资和布局的?

元禾原点 米菲: 我们基金现在整个投资重点都在供应链升级上。但供应链升级其实我们会发现,以前中国绝大部分的工业它都是以轻工业加工为主的,它其实没有特别多的创新,或者是说它没有非常多的更高层面的原料优势。这是过去绝大部分的中国供应链的一个共性问题。

现在我们也看到,有些产品的供应链因为成本、人工问题搬到东南亚这样的报道。但是这部分供应链,我们认为是原来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轻工业加工业的这些供应链。现在我们看到所谓的供应链趋同,只是这个阶段的一部分的产物。

我们看到了很多供应链,其实就是原料的比拼,它们还是在国际巨头手里。我们中国在原料端的升级,现在正处于一个上升阶段,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技术,不管是萃取技术、新分离技术、合成生物发酵技术等,越来越多应用到了原料的生产和制造里边去了。所以这一部分的升级,慢慢可以让我们中国的一些供应链企业,在世界巨头里边占有一些一席之地,所以这一领域也是我们觉得是值得去投资的。

从“制造”到“智造”

中国供应链将从幕后走向台前

第一财经 高远:很多为大的品牌做供应链的这些公司也都在做自己新的一些品牌,推出到市场当中,它以更合适的价格被很多人所接受,如果你们选标的会选这样的公司吗?如果选的话,你会看哪几个维度的指标?

元禾原点 米菲:如果是10年前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会跟你说我一定不选。因为以前国内的很多的加工业,它其实真的仅仅是加工业、但是在今天我们看到一个好的发展趋势。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它不再仅仅是简单地来料加工,它其实融合了自己前面5年、10年给大的品牌生产的经验,并融合到了自己的管理经验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些优势,让自己获得了不仅仅是能够拿到大牌的加工订单的一个优势以外,自己还有研发能力、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甚至有一些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去建实验室、校企联合,以增加自己的硬实力。

在这里边其实我们认为未来一定会有工厂端品牌,就是所谓“白牌”,成为一个有自己的管理控制、有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自己的技术优势的品牌,从工厂直接到消费者端,我相信一定会有的。

第一财经资讯第一财经官方账号 专业创造价值!

685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