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金融界9月15日消息“双碳”目标下,传统高耗能、碳排量大的行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煤化工行业便是其中之一。但立足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在新的替代能源发展成熟前,煤炭仍是我国主体能源。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传统煤化工企业如何实现低碳转型,让“乌矿”变“绿金”?对此,宝泰隆董事长焦云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给出了答案:“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高耗能产业发展是实现低碳发展、撇开高耗能标签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我国东北地区产业链较完整的独立焦化企业,宝泰隆自2003年成立至今,一直秉承“实业报国、裕民兴邦”经营理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着力延伸“环环相扣、业业相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打造资源综合利用、“吃干榨净”、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近年来,宝泰隆不仅形成了完整的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而且抢抓氢能发展机遇,致力于推进“制-储-运-加-用”寒区氢能产业生态圈建设,促进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循环经济+氢能产业双轮驱动助力“3060”目标达成
“由于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加之煤炭原料价格暴涨,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叠加,2008年以来国内钢材市场整体低迷,公司主营的冶金焦炭产品需求量直线下降,迫使公司在各个环节节能降耗,挖潜增效。”宝泰隆相关人士表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公司以“煤头化尾”“煤头电尾”为抓手,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力图破解煤焦产业发展困境,谋求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的蜕变。
巍然矗立的冷却水塔、并排而立的板式塔、静候发车的火车头……在宝泰隆的煤化工厂,经过洗选加工、炼焦、制取甲醇、氢气、生产燃料油品,煤炭不仅彻底“改头换面”,延伸出一系列副产品,而且通过发电、供热、再利用,做到了无废气、废渣排放,实现了节能、减排、环保、经济的目标。
此外,本着煤炭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炼焦后产生的煤泥、煤矸石等废料则供给干熄焦电厂发电或制成便于隔音的多孔方砖,提高了循环产业链经济附加值。
环境问题是煤化工行业的痛点,以水资源处理为例,我国目前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节能减排、环境监管政策,对能源消耗将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为减少水资源浪费及污染等问题,宝泰隆做到了水循环使用且不让一滴水流出。据宝泰隆煤化工厂的水厂负责人介绍:“污水主要采取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完成后,达标的水可用来洗焦循环使用,不达标的水质则采取双膜系统进行深度处理。”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公司启动水厂酚氰废水提标改造项目,改造后取消配水环节,不仅满足了环保要求,也在节能方面得到大幅度改善。
氢能产业布局是宝泰隆实现低碳化转型的另一大举措。宝泰隆董事长焦云在两会期间建言献策时表示,氢能是一种高效清洁能源,发展氢能产业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过,焦云也指出,东北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用于电解水制氢,但氢能产业链的各环节如装备、材料、工艺、电池等领域的高技术企业基本空白,氢提纯、氢储运、氢加注、氢应用及煤化工、油化工等全方位产业链的“碳中和”生态尚未建立。
为推动黑龙江省氢能产业发展,宝泰隆基于煤化工产业链丰富的副产氢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和布局氢能产业。2021年8月,宝泰隆在氢能实质性利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与中石油黑龙江销售分公司、哈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七台河市城投公司达成合作,拟在七台河建设首座油氢电综合示范站,共同推动氢能产业核心技术、设备开发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全方位突破,力争在未来3-5年时间,以七台河为起点,逐步打造辐射佳木斯、牡丹江、鸡西、鹤岗、双鸭山等千万人口城市群的“氢能经济圈”和延伸牡丹江、哈尔滨、绥化、大庆、齐齐哈尔等城市群的“氢能经济带”,并阶段性向吉林、辽宁拓展,打造东北乃至全国领先的氢能产业发展高地。
同年12月,宝泰隆又与中国石化黑龙江省石油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以统一的资源整合优势结成共同发展联盟,共同推进黑龙江东部地区加氢站建设。值得注意的是,车用绿氢是双方布局氢能产业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对宝泰隆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低碳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8000Nm3/h氢气提纯及充装装置项目,宝泰隆也已提上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
一手抓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一手抓氢能产业链,宝泰隆从传统煤化工产业向清洁、环保的新型煤基石油化工升级的同时,实施碳氢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向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方向推进,为我国实现“碳中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加快原料煤基地建设,“做深做活”降本增效大文章
作为东北重要煤炭资源型城市,七台河市因煤而生、缘煤而兴。据了解,七台河市是黑龙江省重要的主焦煤和无烟煤生产基地,其煤炭保有储量17亿吨,远景储量37亿吨。宝泰隆便诞生于这片煤炭资源得天独厚的沃土上,坐拥宝忠煤矿、宝清县大雁煤矿等八座煤矿,合计资源储量51110.86万吨,合计总产能465万吨/年。
然而,“受黑龙江省煤矿资源整合政策影响,过去几年公司原有的一些小型煤矿陆续关停,并置换为单体30万吨/年以上的优质产能煤矿,但由于置换煤矿均为新建矿井,投产见效尚需一定时间,因此造成公司阶段性用煤均需外采,而外采煤的价格又居高不下,特别是去年煤价创下2600元/吨的历史天价,严重挤压了公司全产业链产品的利润空间,甚至影响到公司整个产业链的安全和健康发展。”宝泰隆内部人士表示。近年来,能源危机深化,国际动力煤价高位运行,加之非电用煤需求边际改善,煤价易涨难跌。在这一严峻复杂形势下,宝泰隆加速原料基地建设,力图实现原料煤的自给自足。
此外,国家战略和省市政策亦是引导其做出这一决策的重要原因。据悉,2021年,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全省实现煤炭年产量7500万吨以上、自给率达到60%。为推动这一目标达成,宝泰隆于今年上半年非公开发行股票3.11亿股,募集资金总额12.37亿元,全部用于宝泰隆下属一矿、二矿、三矿三个煤矿建设项目。除募集资金建设三处煤矿外,公司用自有资金建设的矿井有宝泰隆矿业五矿、宝泰隆矿业宝忠煤矿、宝清大雁煤矿、鸡西恒山煤矿四处煤矿的建设,争取创造更大的效益。
据了解,上述八座煤矿资源已全部取得采矿权证,宝忠煤矿最早进行联合试运转,明年4月便可投产,最晚完工的鸡西恒山煤矿预计2025年5月完工。这也就意味着,随着8座矿井全部建设完成,宝泰隆煤炭原材料基本能实现自给自足,有效降低成本,进一步释放利润空间。
沾满煤灰的黑脸矿工、繁杂困难的采煤工序、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是人们对矿区的普遍印象。如今,煤矿智能化建设不但让矿山旧貌换新颜,而且逐渐由“人管理”向“云管理”演变。
走进宝泰隆大雁煤矿的地面智能化集控中心,数十块液晶显示大屏幕上,井下巷道、采煤工作面、空气压缩机房、转载运输皮带等不同点位的影像正在实时传输。据大雁煤矿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远距离操控井下供电及井下水泵的排水系统,还可以实时监控井下瓦斯浓度,一旦超出限度,监控系统会立即预警,让井下人员及时撤离。
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是一项长期工程,是一场赢取未来的持久战。为此,宝泰隆将持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现代煤基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东北地区加速实现“碳达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