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11月23日,《深圳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22)白皮书》在深圳市正式发布。《白皮书》为哈工大(深圳)课题组在深圳市工商联的指导下,连续第二年编制,旨在持续从企业微观层面探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评价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引导企业实践高质量发展。
《白皮书》紧扣国家、深圳“十四五”规划内容,侧重创新维度,学习参考了深圳市市长质量奖评价体系,同时与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全球创新GII指数衔接,以新发展理念作为设计框架,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效益、其他等七个维度,按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七个行业编制60余项客观评价细项指标,形成内部关联的体系,从单项-不同维度版块-全部指标体系的分数,构成识别高质量发展企业的依据。一方面可以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收集分析的微观经济数据可以辅助政府决策。
深圳高质量发展与新结构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致鹏在分析指标数据亮点时指出,在创新维度,参评企业硕博人员占比8.59%、中位数3.52%,高于全国、上海、北京平均水平;研发强度达23.4%,远高于深圳上市公司2.33%的水平。34%的参评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研发合作,合作项目平均1.3个,合作金额平均780万元。但其中仅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是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院所合作,就近的知识交流和创新咬合尚需加强。在协调维度,94%的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有上游供应商,平均占其总供应商42.2%;91.4%的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有下游客户,平均占其总客户29.6%。今年参评企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价值链的程度超过去年。在共享维度,有54%的参评企业开展了慈善捐赠或扶贫等公益活动,涉及金额平均为150万元。其女性工资中位数是男性工资中位数的89%,高于全国平均82.95%的水平;女性高管占比33.1%,超出全国(14.6%)、全球(24.0%)、欧洲(28.6%)平均水平,与北美(34.4%)大致相同。
高新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李飞在参评企业高质量专利评价中介绍,指标体系采用是否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是否维持年限超过五年的发明专利;是否开展了质押融资的专利;是否经无效或诉讼仍维持有效,或成功维权的专利;是否获得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专利奖;是否属于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发明专利等标准来考察参评企业的专利质量,发现半数以上企业专利符合上述1-2个标准,整体表现较好。参评企业77%以上的高质量专利布局在战新和未来产业领域,但在专利运营方面表现不足。
课题组特别就参评的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专利情况做了分析,其中参评的11家深圳市创新型中小企业高质量专利表现与参评企业平均水平一致,反映出整体参评企业高水准的创新产出。参评的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在制造业,83.3%的企业高质量专利达到两个以上标准、最高达到4个,表现优于深圳前三批16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专利平均水平。
哈工大(深圳)经管学院高级讲师王世璇从企业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效益维度指标。2019至2021年,信软业、科技服务业和租赁商服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整体高于全样本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同时,各行业在均值上都保持了主营业务收入的正向增长,说明企业依然保有以主营业务收入作为成长源动力的能力。结合盈利能力分析,参评企业在不利的外部经济环境下,虽然短期盈利能力可能下降,但主营业务的坚挺预示后续发展前景良好。
哈工大(深圳)数据安全研究院副院长韩培义就2022深圳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企业数据做了可量化性、科学性、实用性和相关性分析。提出通过机器学习得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十大指标。绿色维度的人均能耗、创新维度的人均与高校、院所研发合作数连续第二年进入最具代表性指标。粤港澳大湾区上游供应商占比成为首次进入最具代表性指标的协调维度指标。
《白皮书》指出,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的自主选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对外开放水平反映企业发展质量,企业从增进员工、行业和社会福祉的过程中切实受益,企业高质量发展核心竞争力反映在其效益水平。课题组认为,创新不是企业的孤立行为,政府在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构建复杂、多维的高水平创新体系。以深圳市政府为例,包括构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创新环境;提供基础设施、前瞻规划与产业基金,保障创新创业的公平机会,增强示范性与社会流动性;重视创新政策的可持续性,做到 "功成不必在我";兼顾科学与实践的关系,发展大学以创造科学知识,重视应用以产生新的知识要求;构建大学体系、工程体系与企业结构形成的发达的创网络等。(陈霞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