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2021年我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制造业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300750.SZ)董事长曾毓群结合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专长,提交关于建立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机制、加快我国电池碳足迹研究并建立中欧互认机制等提案。

参照抽水蓄能,建立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机制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是提升发电容量充裕度、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曾毓群介绍。

曾毓群表示,当前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技术具备毫秒级快速响应和双向调节的优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且建设周期短,可提高电网事故快速恢复能力,减少负荷损失,在电力系统的源、网、荷侧都可根据需求灵活部署,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被公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储能技术路线。

曾毓群认为,由于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容量电价是促进储能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储能电站综合效益的重要措施和手段。针对抽水蓄能,现阶段国家已经出台了容量电价机制,但对于发展空间更大的新型储能,却无法同等享受容量电价政策,面临不公平竞争,发展速度和质量严重受限。

曾毓群在《关于参照抽水蓄能建立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机制的提案》中建议,应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参照抽蓄建立适用新型储能特点的容量电价政策,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促进各类储能的健康发展。

加快电池碳足迹研究 科学合理核算碳排放

曾毓群介绍,电池在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中具有关键作用,欧美各国已纷纷将电池纳入战略规划,并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法规。我国在电池技术、制造和产业链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但在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论方面存在空白,而欧盟正在加快制定《欧洲电池法》。

“因此,尽快启动中国电池碳足迹标准和方法论研究,建立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参与全球碳中和规则制定,推动与欧盟建立电池碳足迹管理互认机制,对于确保我国电池领域全球竞争力十分重要。”曾毓群说。

在《关于加快我国电池碳足迹研究并建立中欧互认机制的提案》中,曾毓群提出三方面的建议:

一是借助中国产业链完善、应用数据丰富的优势,加快我国电池碳足迹方法论研究。同时与欧盟积极沟通,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推动中欧电池产品碳足迹方法论的协调与互认。

二是建议有关部门按年度、分区域更新发布我国电力碳排放因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我国电池产业链各环节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及时更新并向国际通报。

三是加强绿色电力认证国际合作。研究适用于我国电池产业发展和产品需求的绿证管理制度,并通过区块链、5G、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为其确权。

多措并举保障锂资源供应安全

根据中央相关会议精神,能源矿产安全已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有评论指出,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是全球范围内向清洁能源转型引发的大量战略性矿产需求,清洁能源需要用到很多关键矿产资源,如电动车电池需要锂、镍、钴、锰,风力发电涡轮需要稀土,电力传输离不开铜,未来这些矿产供应可能难以跟上清洁能源迅速增长的需求,应引起重视。

曾毓群在《关于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推动国内锂资源保供稳价的提案》中指出,锂资源是锂电池的核心原材料,正确认识和把握锂电池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21年5月,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显示,为实现《巴黎气候协定》全球升温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2040年全球清洁能源矿产需求至少翻番,电动车相关矿产需求将增长30倍,其中锂增长42倍,石墨增长25倍,钴增长21倍,镍增长19倍。

曾毓群建议,应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时应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提升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

为锂电池安全运输按下“快捷键”

在锂电池的国际竞争中,运输配套服务是重要一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锂电池运输体系至关重要。据了解,锂电池属于高危物品,尤其是在中国的夏季,高温和雨水都会容易对锂电池造成较大的影响,业内需要以更大的精力重视锂电池类货物安全运输。

曾毓群在《关于优化大容量锂电池道路运输管理体系 助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中建议,完善锂电池运输管理,可以从三处着手:

一是严格运输准入并加强执法监管,针对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投机倒把钻法规漏洞、违反国家运输法律法规的企业,加大执法处罚力度。

二是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建立“绿色通道”,对保持信用良好、安全合规的锂电池企业,合理激励,如取消夜间高速禁行等管理限制,提高运输效率。

三是推进运输分类分场景管控措施,针对一些安全性较高的运输场景或产品,如较低荷电状态的锂电池或市内小批量运输的锂电池,制定差别化管理措施,降低运输成本。(记者 张克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