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以互联网平台化思维推动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的配置方式、组织形式、动力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实现数字教育资源体系中各要素的链接,在形成各种链接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增量,构建能够真正提供基础服务的“平台型”高质量支撑体系,有效支撑我国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
开放、链接、协同与共享的发展理念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直接链接了优质数字资源、中小学师生、家长与资源供给者,为全国基础教育系统构建了一个全开放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生态。发展“平台型”教育支撑体系,在宏观层面,需要推动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发挥互联网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各主体的优势互补与合作共赢,从而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体系,促进数字教育资源跨区域、跨城乡、跨学校的在线流转;在微观层面,需要推动构建师生个体的互联网协作机制,支持知识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与众筹众创。《方案》建立了国家级与省级平台的有效协同机制,实现国家平台与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分发共享。《方案》中关于数字教育资源的生产、使用、管理、组织、技术保障与动力机制等要素的设计,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发展成为互联网“平台型”组织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现动态整合、智慧赋能与创新服务
互联网“平台型”组织通过整合智慧教育价值链的各种要素,能够对平台的各参与主体及教育教学各环节进行全方位赋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各种基础性服务,能够赋能区域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赋能资源开发机构系统整合、赋能学校校本资源开发、赋能教师研修模式创新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能够有效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服务农村提高质量、服务家校协同育人、服务“停课不停学”等需求。随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推广与应用,平台将逐步形成一个基于数字资源建设应用的生态圈,通过网络自组织、他组织的方式,为广大参与者提供各种可能的教育增值服务。
未来发展需要用户驱动与大数据思维
努力适应用户的个性需求,是“平台型”互联网服务的基本原则。《方案》中明确采用集中开发与面向社会遴选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更新完善资源,升级迭代服务功能;平台通过“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部级优课,不断更新迭代优化课程资源。此外,数据赋予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全新的内涵,基于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应用大数据的分析,能够为课程学习提供智能诊断、课堂学习即时互动与实时反馈服务,实现更高效的教学;在作业环节,通过对作业反馈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学习者实现作业分层、作业定制、作业个性化辅导、个性化资源推送等教学服务;在课后服务中,通过平台资源应用数据的分析,能够对学习者进行数字画像,为学习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线上教育资源服务,能够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形式,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发展人机结合的智能监管评价系统
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基于语义理解的内容审核成为可能。积极探索人机结合的资源监管体系,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源审核的客观性与实时性,也降低了劳动成本与压力,为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监管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多方共识、不可篡改等特性,构建资源建设链、应用链、监管链等联盟链体系可为数字教育资源的安全流通、产权保护、内容监管等提供新渠道,有助于保护资源创作者的合法权益、肃清公益资源非法商用等不端行为,从而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在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中流通与共享。此外,建立以“建—选—学—评”为核心的全过程、动态化资源评价机制,综合人工评价与机器评价、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于一体,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持续优化更新。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化教学专委会委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