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既是学校促进国际化办学提质增效、内涵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立足于学生发展理论,基于师生满意度视角,尝试构建来华留学生“质量理念-生源质量-预科质量-过程质量-输出质量-发展质量”六维分析框架。

[关键词]来华留学教育;“双一流”;学生发展理论;教育质量

年来,来华留学教育由规模扩张开始向内涵发展迈进。 指出,教育对外开放,关键是提高质量,而不是盲目扩大规模。[1]质量是教育对外开放的生命线。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标志着来华留学教育进入质量提升关键历史期。提质增效、规范管理逐渐成为来华留学教育领域的普遍共识。

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巨大冲击。为了积极应对疫情对来华留学教育产生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推动来华留学教育服务转型升级,重庆大学向来华留学生和相关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以期了解来华留学生全过程的经历与体验,为推动学校国际化工作发展提供实证参考。

一、研究设计

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因此,本研究基于学生发展理论,将来华留学生和从事来华留学工作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尝试构建来华留学生“质量理念-生源质量-预科质量-过程质量-输出质量-发展质量”六维分析框架,旨在全面、客观、系统地审视来华留学教育现状。

p34-图1.jpg

图1:参与调查的来华留学生分布情况

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52份,其中学生问卷325份,教师问卷27份。参与调查的来华留学生中,硕士生149人(45.85%),博士生和本科生分别为88人(27.08%)和61人(18.77%)。语言生和进修生人数相对较少,分别为23人和4人。受疫情影响,3/5参与调查的学生仍在境外,暂时无法返校。参与调查的教师中,管理人员13人,教学人员11人,兼顾教学与管理的工作人员3人。

学生调查问卷设计包含了来华留学生基本情况和满意度两个板块。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采用“填答和选择”相结合的形式,包括来华留学生背景资料和留学基本情况两方面内容。第二至第四部分为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5级Likert量表,按照“1为非常不满意,2为不太满意,3为一般,4为比较满意,5为非常满意”正向设计,从校园、管理和教学三方面对来华留学生满意度进行探究。

教师调查问卷中包含了教师基本情况和对来华留学生满意度两个板块,主要调查学校从事来华留学生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对学生在校学和生活情况的满意度。

二、问卷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问卷

调查发现,来华留学生普遍希望学校能够帮助其开展课程辅导、加强中文学、提升科研能力、增加社会实践和指导论文发表等。其中,不同类别来华留学生的主要需求又略有差异。本科生希望学校能够帮助开展课程辅导、提升中文能力。硕士生则青睐于实实践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对于博士生而言,科研能力和论文发表是最关心的话题。

此外,在满意度调查方面我们发现,来华留学生在校园、管理和教学三个方面的满意度均超过7.5分(满分10分)。这表明,来华留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基本认可。但在以下几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一是“教材”和“实践教学内容”,一些同学希望学校能够“多为工程类专业留学生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希望“学校能够帮助建立与专业领域相关企业的联系,开展来华留学生招聘,促进学生在华就业”,同时“提高教师英语水,在一些基础课程上使用英语教材,增加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英语使用说明”。二是“学校组织的学生活动”,部分学生表示“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存在距离”,“自己无法融入中国学生,跟不上实验进度”,因此希望学校能够组织更多中外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特别是开展学术类研讨,加深彼此了解与沟通。三是学校目前开展的线上教学,67.16%的境外学生表示认可,另有32.84%的境外学生并不满意。对线上教学持负面看法的66名境外学生,大多为疫情后入校就读的工科专业留学生。他们除反映时差大、网络设备水参差不齐、无法参加实践类课程外,还提到线上教学“师生间”和“生生间”缺乏有效互动,缺少线下教学的环境与氛围,学体验感不佳。此外,还有学生反映自己选修课程较多,需要单独联系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感觉很不方便。

(二)教师问卷

教师对来华留学生的评价中,“道德品行”分数较高,“科研能力”分数较低。不少教师都表示,希望学校能够进一步重视来华留学生工作,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来华留学生管理机制,提高校园国际化氛围。同时,希望学校能够注重考察来华留学申请人的学术水和语言能力,招生政策适当向发达国家成绩优异学生或发展中国家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倾斜。此外,应努力做好育人关,打破学科壁垒,强化来华留学生基础课程学;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实环节;促进中外学生融合,营造共同成长氛围,全面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校源于国际化的需要招收来华留学生意愿较强。然而,各职能部门作为来华留学生管理和服务的中坚力量,各院系和教师作为来华留学生培养的主体单位,招收来华留学生的积极却并不高。来华留学生基础差、科研能力弱、毕业困难、无法开展有效交流、不属于管理范畴等都成为制约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突出因素。因此,要想促进来华留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提高来华留学生质量为重要突破口,通过以下几方面逐步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质量。

p35-图2.jpg

图2:教师对来华留学生满意度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来华留学“质量理念”

高质量留学教育一般具备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获得全球范围内质量一流的生源,二是具备培养各行各业世界领导者的能力。长期以来,我们对来华留学教育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和对外形象的窗口,是中外友好交往的桥梁”这一政治属层面。[2]随着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这一认识已很难满足新时期来华留学教育的新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回归来华留学的教育属,充分认识到高质量的来华留学教育是支撑学校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重要力量。

因此,学校应主动将来华留学工作纳入重大发展战略中,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强调来华留学服务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使来华留学“趋同但不等同”的理念深入人心,将来华留学“提质增效”的举措落到实处。只有让参与的各个主体充分认识到来华留学工作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感受到来华留学教育带来的红利,大家参与来华留学教育工作的积极、主动和创造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才能真正打通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中的最后一米。

p36-图3.jpg

图3:来华留学生质量提升路径

(二)精准招生宣传,提高输入质量

1.知己知彼,拓宽优质生源宣传渠道。学校要立足校情,知己知彼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一方面要做到“知己”,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挖掘学校实力(包括国际地位、软硬实力等)、特色(包括优势学科、特色项目等)和品牌(包括知名校友、品牌课程等),丰富宣传内容,避免出现“千校一面”。另一方面,要科学分析生源结构,合理设置目标生源区域和合作院校清单,重点了解主要生源地的教育现状和留学需求,有针对地开展教育合作交流,建立“优质生源库”,切实做到“知彼”。此外,学校还应积极拓宽宣传渠道,在优化传统网站和媒体宣传基础上,开拓更多社交新媒体宣传途径;注重发挥国际学生宣传大使作用,争取生源国本土支持,扩大宣传影响力和说服力;依托国外合作院校,选拔对中文感兴趣以及有来华留学愿望的学生,在国际旅行禁令撤销之前,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台或直播授课等方式提前开展中文预科课程教学,全方位吸引优质生源。

2.校企合作,提升优质生源吸引力。调查发现,学校相当比例的来华留学生有就业打算,且这部分学生中有半数将就业地点选在重庆。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背景下中国各类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到沿线国家寻求发展,急需大量沿线国家本土人才。因此,学校应针对地将职业规划和就业引导工作覆盖到来华留学生群体,探索建立面向企业的协同化培养机制,通过中外校友在海内外企业设立来华留学生实基地和教师海外工作站,规范来华留学生实践教育培养环节,加强对来华留学生校外实工作的引导和管理,引领来华留学生高质量就业,进而提升优质生源吸引力。

3.深耕细作,规范招生录取考核机制。目前,个别高校为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仅对语言水和学历证书作出明确要求,对专业知识能力既无明确规定,又无有效的考核手段。这导致相当比例的来华留学生在入校学后,因为语言和交流能力较差、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而无法正常开展学,严重影响了留学生培养质量。因此,学校要在完善招生录取机制、科学制定准入标准基础上,严把质量审核关,通过增加面试、加强学术背景审核等环节,筛选出优秀的来华留学生生源。

(三)优化“语言+专业”,保证预科质量

目前,海外主要留学目的地国都建立了针对本科留学生的留学预备教育制度,而我国现行的预科教育制度主要面向由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以中文进行教育的来华留学生。[3]上课采用强化教育方式,以语言教学为主,以专业知识教学为辅。这对于提高来华留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水的促进效果并不明显。同时,参加预科教育的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而作为来华留学生主体的自费生并未纳入其中。因此,建议学校可以开展面向全体来华留学学历生的“大预科教育”,优化中文课程和专业课程配置比例,适当增加科研培训,多管齐下,努力提升来华留学生前置学业水

(四)加强内涵建设,注重过程质量

1.培优辅差,促进学生个成长。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一些成绩优异的来华留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够继续深造,一些实践能力强的来华留学生希望能够尽早融入中国社会,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来华留学生基础教育知识薄弱,对于教学科研所需要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知识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4]一些来华留学生认为自己的科研能力不足,发表论文困难,有的甚至表示不会操作和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因此,在正常的课程教学之外开展一定数量的“培优辅差”项目,有助于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确保来华留学生毕业前基本达到与本土学生大致相当的质量水,实现学者本人(来华留学生)和教育项目提供者(学校)双期望值提升,[5]维护学校教育质量标准和声誉。

2.注重差异,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学校不仅要持续加强来华留学生专业课程的建设,牢牢把稳以知识讲授为主的留学生“第一课程”的质量与方向,还要积极开展以田野调查和实践为主的“第二课堂”,帮助来华留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读懂中国。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不同类别的来华留学生求学目的并不一致,对教育服务质量的关注点也有差异。同时,由于目前学校来华留学生人数相对较少,部分学院在教学培养中没有单独制定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而是将来华留学生纳入到中国学生课程体系中进行培养。与中国学生相比,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差别主要集中在语言文化类等课程的安排上,缺乏对来华留学生本国学术背景和学业能力的综合考虑。因此,在现阶段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生源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的背景下,采用同一起点和难易程度的课程教学,难免会产生来华留学生学适应较差、学主动不高等水土不服的状况。

因此,在新阶段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质量要立足于实际情况,根据来华留学生不同的留学目的、文化教育背景等因素,制定不同的实施计划和培养方案,注重来华留学生本土教育与中国教育的有效衔接,努力构建更加贴于来华留学生实际需求和学校发展现状的国际化培养体系。

3.多措并举,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目前全球疫情依然严峻,线上教学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境外来华留学生的主要学方式。尽管学校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境外学生开设了线上课程,但随着境内中国学生完全恢复线下教学,境外留学生线上教学的质量和学生体验感并不理想,也对学校进一步推动来华留学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系统变革、深化来华留学生教学培养趋同化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下一步,学校不仅要完善信息化台搭建,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水,还要构建线上教学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监测。通过校院两级负责人、教学督导组在线巡课、听课及评课,线上教学数据分析及在线教学质量评估等,综合监督和评价在线教学的成效,并辅以学期末的学生评教,[6]共同推动教师持续改进和完善在线教学,实现来华留学生教学培养上的趋同化,避免造成教学边缘化。

(五)健全管理服务,保证输出质量

教育领域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认为,教育质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涵盖与人才培养相关的所有工作。[7]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学环节,也取决于管理和服务环节,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

1.规范管理,为高质量培养保驾护航。学校要积极探索并践行“校内管理校园化,校外管理社会化”的来华留学生管理模式。[8]一方面学校要建章立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来华留学生管理体制,参照和借鉴中国学生的管理办法和模式,对留学生日常教育实行趋同化管理。另一方面,学校要与公安、出入境和街道社区等社会组织和机构开展联动协作,对留学生安全和法制教育、违规违法处理等采取社会化管理。此外,学校还要重视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和保障体系,在情感上给予来华留学生更多关心和爱护。

2.强化责任,持续提升满意度。满意度作为一种需求评价,是学校了解来华留学生、从学生角度分析来华留学生目标期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监督和管理来华留学生教学培养质量的主要依据。这是一个由多因素共同决定的概念,学生在校学期间的学、居住、后勤服务等各环节都对满意度有显著贡献。[9]因此,尽管在社会制度、国情、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学校仍需要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和培养各环节质量,打通贯穿留学行为全过程的服务体系,提升各培养单位和职能部门对来华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实现从“一部门多职能管理”的特殊化到“跨部门协同管理”的趋同化转变,[10]以“双向趋同,整体提升”理念为指引,[11]稳步推动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实现中外学生融合发展。

3.齐抓共管,严把毕业质量关。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还需要加强全面质量监控,尤其是严把毕业留学生质量关。对未能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坚决说“不”,不降低标准,不搞特殊化,确保培养质量不打折扣。对于学业有困难的学生,所在学院和老师应主动关心、帮助,体现人文关怀,协助其完成学业。同时,建立和完善各类奖学金年度评审制度,加强过程审核和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奖学金对来华留学生的激励奖惩效应。

(六)创新校友服务,跟踪发展质量

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质量人才,[12]意味着学校国际化办学水的实质提升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的显著提高,更体现出高校对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因此,从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视角出发创新校友工作,对毕业校友进行持续跟踪调查,深入探究毕业留学生职业发展状况,了解校友在促进中外合作交流、提升来华留学教育综合效益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不仅能为来华留学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帮助高校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反馈机制,同时还有利于学校来华留学生工作获得更多的社会理解和支持。

综上所述,随着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持续推进和提质增效意识的增强,学校来华留学教育工作也应随之作出调整,应以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为抓手,把好招生录取关、培养过程关、毕业质量关和成长发展关,努力在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的基础上保证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实现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良循环。通过培养优秀的来华留学生,宣传学校科研、教学和服务社会的成果,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以高质量的来华留学教育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行稳致远。(作者 毛俊涵 系重庆大学留学生管理办公室主任)

参考文献:

[1]许涛. 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新趋势[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8):4-6.

[2]宋永华,伍宸.提升来华留学质量助力“双一流”[N]. 中国教育报, 2017-05-08.

[3]汤妩艳.来华留学生教育治理: 困境、模式与出路[J].法学论坛, 2020(1):126-134.

[4]徐斌,沈佳琦,王梓迪.基础薄弱外国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浅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47):48-49.

[5]刘水云. 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8):26-31.

[6]刘宇雷. 后疫情时代高校来华留学教育服务转型升级的实践理路——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0(7):9-13.

[7]林建,陈强.引领内涵发展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国家标准——《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研制、解读与实施[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6):20-26.

[8]胡志.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提高我国高校国际交流水[J].中国高教研究,2000(3).

[9]文雯,陈丽,白羽,曹慧思.北京地区来华留学生就读经验和满意度国际比较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 2013(2), 63-70.

[10]程伟华,张海滨,董维春.从“规模扩张”到“提质增效”:新时代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转型与制度重构[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12):32-38.

[11]邱洋海.来华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困境与突破[J].神州学人, 2020(1):25-28.

[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