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方案》,提出通过升级改造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构建全新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新平台将于3月底正式上线运行。平台为什么改版升级?升级后的平台有哪些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未来有哪些长远规划?智慧教育专刊特别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进行专业解读,敬请关注!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根据需求牵引、共建共享、育人为本、集成创新的基本原则,在原有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新增了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实践经验等4类资源,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聚焦教师、学生、家长等各群体需求和课前、课中、课后教育教学全过程,为中小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师研修、家庭教育等提供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的资源服务,并通过教育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个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智慧平台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集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互动教学、教师研修培训、家校协同育人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教育平台。
资源全而优。课程教学资源涵盖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学资源,力求服务满足全国师生的需求。制定资源建设质量保障,依托高水平研发团队开发遴选优质资源。
应用强支撑。重视教师和学生使用资源的培训和指导,建立应用激励机制和跟踪考评机制,开展常态化应用评估督导。
服务重均衡。作为国家级平台,提供的是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尤其是服务农村学校提高质量,缩小区域校际教育差距。
更新可持续。课程教学资源根据教材修订情况及时更新,确保资源适用性,通过颁发证书、评奖评优等激励机制,确保可持续。
发挥“抬高底部、激活头部”的重要作用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落地应用,起着“抬高底部、激活头部”的作用。对于教育欠发达地区学校而言,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必将提升此类学校的教育质量。同时,平台的常态化应用,势必推动解决底部学校终端设备、网络带宽、技术保障等基础设施不足问题,将大大提升此类学校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数字化转型基础。对于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的“头部学校”,优质资源共享将极大地激活学校的办学活力,注入新的改革动力,促进教育理念更新以及教育模式变革,形成新的教改实践经验的示范引领,引领建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教育新生态。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持续应用所积淀的数据要素资源,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资源。数字化转型,数据是核心。未来,亿万级的平台大数据所形成的数据要素资源,将推动传统课堂教学向数字化智能化融合教学模式转变,推动精细化教育管理向精准化教育治理转变,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路径。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平台用户带来个性化和标准化兼具的优质服务,进而实现大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广泛应用,将成为学生自修、教师研修、家长进修的“国家网校”。未来,随着资源极大丰富、用户数量过亿、应用广泛深入,平台将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的集大成者,将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引领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
长远谋划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平台定位要逐步从资源服务向学习服务转变。数据要素资源要想用活、用出成效,就必须坚持用户视角、关注用户体验、注重学习情境、关心学习效果,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是平台做大做强、做出成效的战略基础。
平台建设坚持需求牵引。这不仅要根据师生家长的现有需求开发汇聚教学资源,而且要根据育人要求、政策导向和用户分析来培养和创造需求,确保资源建设与用户学习形成闭环,不断迭代更新,产生指数级的效果。
平台运行要采用开放的机制。除了国家按照教材集中研发教学资源外,要建立标准、开放权限,允许地方和用户对接平台,提供资源和学习服务,建立“资源生产—消费—再生产”的循环机制和激励生态,让用户成为平台资源建设和学习服务的主体。
平台要加强智能技术的应用。用了智能技术并非就是“智慧平台”,但若没有智能技术的支持,就谈不上“智慧平台”。因此,要关注人技和谐合力,在运用智能技术解放人的同时,最大限度激发释放人的智慧,让平台成为孕育智慧的沃土。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化教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