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许多朋友目前应该都一样,处在一个“宅家”状态。我们的出行、社交、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应该说,许多感受都有切身体会。历经跨度三年的常态化抗疫,我们都会有一个共同感受:庆幸自己生活在中国。中国抗疫的实践,生动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我们都知道按下经济暂停键的代价,但即便再大的代价,在疫情局势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健康的情形下,哪怕只是相对的少部分人群,哪怕只是可能潜在的蔓延风险,我们依然愿意尽最大的可能严格管控。所以,我们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和高度来理解我国当前的抗疫策略,然后最大程度地配合抗疫行动。

当前,在欧美所谓与病毒共存的“躺平式”选择上,尤其在许多存在选择性偏差的信息数据的影响下,可能让一些朋友对我们的防疫方针产生质疑。作为一名经济和政策研究者,我在此特别要呼吁大家建立“三点”理性认知:

第一,“动态清零”的科学防疫、精准防疫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现实的选择,也是目前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最稳妥的选择。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完成名义GDP超过114万亿人民币,按照去年平均汇率折算,折合约17.73万亿美元;相比较而言, 2021年欧盟27国GDP折合美元约为17.088万亿。从这个数据直观表明,中国经济体量在历史上首次超过了欧盟,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从趋势来看,受国际局势以及地缘冲突影响,欧元大幅贬值,对人民币已经跌破7;而人民币仍然相当强势,年初至今略有升值,而且在我国将2022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5%的预期引导下,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爬坡过坎,在给本国经济发展立下目标的同时,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信心。基于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底盘,人民币有望持续看涨。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抗疫策略发生转向,如果诸多不确定因素叠加冲击,中国经济稳步复苏的局面是否可控?如果我们缺乏发展的定力,对形势误判,势必带来难以预料、难以挽回的危险和损失。

第二,要意识到,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来自欧美方面的信息和数据,许多是需要甄别的,而且由体制、机制和文化的差异,只有适合自己实际国情的才是最好的。更何况,无论从社会民生发展,还是基于经济数据,欧美的防疫策略已经被过去的实践证明是“糟糕”的。所以,我们需要坚定立场,不能被网络上经过剪裁的信息所牵制和影响。

第三,抗疫是一场“持久战”,因而在战略框架下因时因地做出具体策略的灵活性调整,是必要也是必然的。可以预见,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也基于病毒自身演化和传播的状况,在“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下,我们的防疫策略将朝着更科学适配、更精准有效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保民生、稳经济。

俗话说“一打纲领不抵一次行动”。因此,我还要特别呼吁,希望我们朋友们大家一起,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一起投身到抗击疫情和发展经济的大潮中去,让我们一起去做抗击疫情的志愿者,一起去做发展经济的建设者。戮力同心,守“沪”有我,上海加油!

(作者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