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上个月宣布降价之后,比亚迪今日却宣布涨价了。

11月23日,比亚迪发布“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说明”,对王朝、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的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6000元不等,2023年1月1日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


【资料图】

这是今年以来比亚迪第三次宣布涨价。此前,比亚迪分别在今年1月21日和3月15日宣布对旗下部分车型进行调价,两次价格上调幅度分别为1000~7000元和3000~6000元不等。

比亚迪此次调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新能源购车补贴明年正式退坡,二是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

除了比亚迪外,今年以来,多家新能源车企在3月和5月进行过两轮的价格调整。从整个行业来看,新能源车企第一轮的价格调整主要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影响较大,第二轮的价格调整则主要是受到了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对于新能源车多次涨价的行为,北汽新能源常务副总经理樊京涛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汽油车涨价通常是由经销商进行加价,厂家只根据成本和市场竞争力制定合理的价格。汽油车面临成本增长时一般由厂家内部消化,这是因为油车产品成本的上涨远没有电动车的幅度大,电车损益情况本身就不好,高幅的成本必然会带来售价的提升,这是无法避免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在10月24日率先在6连涨后宣布降价,国产Model3和ModelY此次降价幅度在1.4万~3.7万元,Model Y后轮驱动版下调至28.89万元,重新回归到30万元以下的售价。随后,特斯拉又在11月8日宣布推出保险方面的让利政策。11月8日至11月30日,购买现车及合作保险机构车险组合并按期完成提车的车主,可享受8000元的保险补贴;12月份车主则可享受4000元的保险补贴。这和此前新能源汽车价格普涨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在特斯拉率先打响降价第一枪后,一些外资品牌新能源车也进行了价格下调。不久前,奔驰宣布下调旗下电动车的价格,价格下降幅度最高达20万元。而记者最近走访市场时发现,部分新能源车的终端价格也有所下降。奔驰等外资品牌新能源车价格下调则与市场表现有关,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奔驰EQE、EQA、EQB、EQC的累计销量不到1.2万辆,远低于头部造车新势力的销量。

虽然特斯拉此前几年销量一直保持领先,但今年以来特斯拉被比亚迪超越。“特斯拉的产能在大幅提升,特斯拉降价是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同时,特斯拉是当前利润最高的新能源车企,降价是根据市场供需进行的调整。”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今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张翔认为,比亚迪与特斯拉的情况不同。今年以来,比亚迪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的销量冠军,不仅超越特斯拉,也超越了燃油车企业的销量。今年10月份,比亚迪的销量达21.8万辆,创下单月销量新高。而特斯拉中国今年10月销量为7.2万辆(其中出口量为5.5万辆),不足比亚迪当月销量的一半。“一方面,价格和价值是相对应的,比亚迪今年发展很快,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品牌价值提升后才有空间提高利润,因此比亚迪涨价。另一方面,比亚迪畅销,根据供需关系进行了价格调整。当前购买比亚迪的部分消费者在交订金后仍需等待一段时间,比亚迪宣布调价后,一些消费者可能会退订单去选择其他品牌,但对整体销量的影响不大。”张翔对记者表示,而特斯拉的利润已经很高了,其为了获取更多的订单下调了价格,特斯拉和比亚迪的情况不同。

如今,特斯拉和比亚迪已经成为新能源行业的风向标。特斯拉和比亚迪的调价行为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特斯拉和比亚迪在今年年初是第一批宣布涨价的车企,随后多家车企跟进。从当前车企的表现来看,少数车企跟随特斯拉下调了价格。而比亚迪是近期首个宣布涨价的企业,由于明年起新能源车将正式告别补贴时代,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今年年末不仅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新能源车降价潮,反而有可能出现一轮涨价潮,因为明年新能源“国补”即将退出,车企降价之后,若届时再提价,反而会处于被动位置,不利于销售的开展。他同时表示,目前虽然主流市场销售较好,但是新势力品牌的商超店正面临着商场客流下降的挑战,在销量方面大幅承压。这些品牌需要及时采取集客和促销措施,会推出小型优惠活动,但不会出现大范围的降价行为。

“价格调整主要还是根据市场供需进行的,当前新能源车行业整体的产能是过剩的,涨价会降低竞争力。虽然比亚迪宣布涨价,但大部分新能源车企不敢涨价,因为涨价会降低竞争力,只有头部的新能源车企才敢涨价。”张翔对记者表示。

今年10月份,新能源车销量仍在上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10月产销分别完成76.2万辆和71.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7.6%和81.7%。不过,一些造车新势力的销量有所下降。其中,小鹏汽车今年已经连续4个月出现销量环比下滑,小鹏汽车10月交付量仅5101辆,同比下滑49.7%。零跑10月交付量也仅7026辆,环比下降了36.4%,已经连续2个月出现环比下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