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下称《意见》),鼓励学校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培育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惯和防护技能。一直以来,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被人们视为帮助青少年群体有效回应网络挑战、防止网络沉溺或误导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取得了诸多积极的成果。但仍需注意的是,网络媒体的快速、多样化发展,各种网络活动层出不穷,对网络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对于具有一定网络素养的青少年而言,未来的网络素养教育不能仅泛泛传授网络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对各种新兴的网络活动进行深入剖析,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应对网络所带来的各种挑战。

当前亟须网络素养教育者关注的是各种网络活动对青少年的诱导机制,例如网络直播。不可否认,青少年沉溺于直播、参与打赏,与台不规范、部分网络主播存在问题、青少年的自制力不足等方面密切相关。但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对青少年沉溺直播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网络直播内含诱导青少年的诸多机制。网络直播综合运用网络主播的打造、场景的设置、音乐灯光等内容的选用、直播进程及关键节点的把握等元素,作用于青少年的感官及情绪情感,引导着他们观看直播时的行为以及对于直播的整体态度。一些青少年事后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的多种打赏行为,某种程度上是受网络直播“情绪调动机制”甚至“激情激发机制”左右。所以,青少年长期沉溺于一些网络直播,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网络直播设置的场景依赖网络、同伴传播等机制导致的。未来的网络素养教育应当重视并呈现网络直播的诱导机制,不断提升青少年的反诱导素养,以此助力青少年更为健康地面对、接触、使用网络直播。

提升青少年的网络反诱导素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研究力量方面看,相关研究人员需要尽快开展网络直播诱导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对诱导机制的种类、具体内容、作用方式等深入剖析。从教育力量方面看,教师需要以具体的网络直播为案例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鼓励青少年进行合作探究,分析网络直播产生诱导的方式、途径等内容,让青少年更为深入地了解网络直播。从行政力量方面看,教育行政部门等需要为教师开展网络反诱导教育活动提供相关资源,保障网络素养教育的高质量开展。

当然,在提升青少年的网络反诱导素养方面,还需社会共同努力。将青少年培养成为自主的人,是帮助他们应对网络的基础方式。各级各类机构在加强网络直播治理时,还需要相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和教育。

(作者系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系讲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