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氢能产业重镇,上海正在逐步探索建设全国性氢交易所,同时探索开展一定规模的光伏发电制氢、风电制氢等“绿氢”示范。
8月26日,上海市发改委官网公布的《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下称《若干政策》)提出了上述内容。
根据《若干政策》,上海支持国内氢能龙头企业、碳交易专业平台机构等在临港新片区联合设立统一、高效的氢能交易平台。探索氢交易及绿氢交易、价格指数、溯源认证、氢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氢能碳减排市场化交易机制,推动清洁氢产生的减排量纳入自愿碳减排市场交易,逐步探索建设全国性氢交易所。
【资料图】
“这类似于天然气等的能源交易所。”上海一家氢能企业高管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则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氢交易所的性质,与石油期货和煤炭期货比较接近。
另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原董事长林辉在“中国碳中和创新论坛首届研讨会”上介绍,氢作为二次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里面必然成为一个新的大宗能源商品,与之相应的必然会产生相应的贸易体系和交易平台的建构,中国作为绿色能源的生产和利用大国,也应该参与到这样的体系建构之中。他表示,市场化、金融化、国际化是氢能产业成熟的重要标志,服务于产业成熟的氢交易平台是氢能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国内氢交易市场正在酝酿之中,一个是长三角的上海地区,另一个是珠三角的广州地区,它们都有可能成为全球性绿氢交易的中心,包括物理层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层面的服务交易结算的金融体系建设。”林辉说,“具备市场化机制、金融化属性和国际化渠道的氢交易平台,无论是氢气贸易的绿氢交易,还是碳氢协同的氢汇交易,均是值得期待的创新之举。”
“在这方面,广东业界此前也过探讨。”广东氢能行业一位知情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根据《若干政策》,上海正在探索开展海上风电制氢示范应用,将绿氢制备作为未来海上风电项目多功能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结合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和区域制氢发展需求,探索海上风电绿氢制备示范应用。鼓励临港新片区氢能企业与相关能源企业合作,参与海上风电项目制氢等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及工程建设。
与此同时,上海加快推动光伏制氢的示范应用。具体做法是,利用临港新片区标准化厂房集聚的资源优势,探索光伏发电-制氢-热电联供的综合试点应用。积极培育“光伏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模式,形成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相互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储能体系。
风电制氢和光伏制氢,都属于获得绿氢的一种方式。在业界,氢气分成灰氢、蓝氢和绿氢,所谓灰氢,指的是96%的氢气来源于化石燃料,蓝氢指的是由化石燃料制取但辅以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等处理,绿氢则指的利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电解制取。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当前中国氢气产能约每年4100万吨,产量约3342万吨,是世界第一产氢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情景下,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有望达到1亿吨。当前中国氢能的产量全球第一,203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制氢有望实现平价。
目前,多地政府和企业正在通过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核电来制造氢气。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河北。资料显示,国内首个风电制氢工业应用项目位于河北张家口。
为进一步推动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快打造氢能产业发展高地,《若干政策》提出了18条具体的支持政策。除以上3条政策外,其他政策还有支持深入参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加大在特色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规划建设领先的氢能港口、探索开展区域输氢管网规划建设、规划建设氢贸易基地、做强做专临港氢能产业基金、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等。
其中,在财税政策方面,《若干政策》提出,对临港新片区内符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资格认定管理办法》要求的相关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另外,对于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用于生产、研发和经营的银行贷款,给予最高200基点的贷款贴息支持,每年贴息金额规上企业不超过2000万元,规下企业不超过500万元。对开展氢能领域核心材料突破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的产品,探索设立保险机制,并给予保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