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服贸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绿色低碳”再度成为贯穿全程的热门词。既感受到日趋紧迫的碳排放压力,又努力把它化作驱动自身发展的动力,是许多企业过去一年的真实写照。
“去年我们的碳排放比前年减少了8%,但我们还是不满意。实际上,从2017年起,我们就自己主动参与全球ESG的评估,2017年评的是C,这几年从B到BB,去年是BBB。我们用这种方法来砥砺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前进。”旺旺集团驻京首席代表林天良在9月3日举行的2022服贸会“中国国际经济管理技术论坛”上分享了企业的减排历程。该论坛由北京国际经济管理技术促进会、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世界贸易网点联盟共同主办。
林天良表示,根据当地节能减碳政策,企业内部制定了严格的绿色环保举措,包括节能、节水、增加使用低碳能源、绿色采购、恪守政府的环保法令等五个方面。以低碳能源使用为例,其利用中国25个产区,目前已经装了30兆瓦的光伏面板,一年可以生产3000万度电。仅此一项,每年减碳2.4万吨,相当于种了23万棵树。
(相关资料图)
同属食品行业,燕谷坊集团董事长何均国认为,新一轮区域贸易协定的框架之下,中国由农业和食品工业“大国”走向“强国”仍有一段距离。
今年1月正式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成员国之间达成了低碳能源转型、碳中和及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共识,强调低碳经济合作的重要性。目前,RCEP中已有13个成员国提出了低碳目标,协定文本也涵盖了简化合作程序的多项内容,鼓励成员国分享各自的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并展开结果互认。
“RCEP协定对整个区域经济的绿色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业和食品强国之路任重道远。比如,每一年在国内的粮食加工领域,过度加工浪费的电力超过4亿度电。”何均国举例称。
何均国认为,农业的两大核心问题是安全和绿色。当食品安全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想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就要回到“绿色”下功夫。其中,有四点值得关注:一是农产品的价值再造,科研投入对于农产品价值再造至关重要;二是推进水土资源的保护,包括土壤的耕耘、复耕及一系列改良工作;三是尊重文化,泰国、越南等RCEP成员国都把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作为产业优势;四是主动减少碳排放,探索秸秆再利用等方式变废为宝。
“我们集团已经定了一个目标,在整个农业科技全产业链里,要率先做到碳中和,为国家的双碳目标助力自己的力量。为此,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大力推进中国的全谷物科技跟国际的接轨,包括发酵、酶解、冻干、超微粉碎等等一系列的工艺科研投入。”何均国说。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双碳资金筹备组负责人马铭锋表示,在现在的国际形势下,RCEP协定的达成是一针强心剂,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同时,发展零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拉平区域发展的重要契机。
马铭锋认为,过去我国的能源中心跟消费中心是相对分离的,更多的资源、能源都拿到了消费中心进行转化,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等。但是现在的经济发展更加均衡,以光伏制造行业为例,资源端的工业硅、多晶硅到单晶硅,这些都基本布局在西部区域,制造端主要分布在长三角,消费端则是供给全球。这种分布更好地带动了不同区域的平衡发展。
“在投资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觉到零碳带来的是整个产业的变革,带来了非常多的、好的投资机会。零碳可能更多的已经不是一个限制,而对于产业是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跟空间。”马铭锋表示,今年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很多挑战,但发展比较好的恰恰是新能源跟新能源汽车行业。无论是从产业规模,还是从技术创新的程度上来说,市场空间都非常大。
马铭锋表示,除了将新能源作为重点赛道投资以外,今年许多投资者也会倾向于对传统行业提出更高的碳排放要求。同时,对接更多新能源、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关键供应链,使其更好地完成零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