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协鑫科技公告称,公司乐山基地第2个模块实现满产,FBR颗粒硅正式达产10万吨,FBR颗粒硅产量占中国多晶硅有效供给量10.3%。该公司生产运营部门相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公司的颗粒硅总产能到今年年底预计将达到26万吨。”


(相关资料图)

据协鑫科技本月中旬发布的三季度光伏材料业务(主要包括多晶硅和硅片)主要经营数据,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多晶硅产量为2.61万吨(未含联营公司棒状硅产量1.6万吨),其中颗粒硅产量为1.1677万吨,占比接近45%;棒状硅产量为1.4424万吨;硅片产量为11GW。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多晶硅产量4.01万吨(不含联营公司3.23万吨,其中颗粒硅产量1.12万吨、棒状多晶硅产量2.89万吨)。经第一财经记者测算,协鑫科技今年前三季度多晶硅产量为6.62万吨。产能方面,协鑫科技江苏徐州的6万吨颗粒硅产能已达产;呼和浩特10万吨颗粒硅项目已开工建设。

今年以来,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已创下十年新高,成交价格稳于30万元/吨以上。据市场研究公司PV InfoLink 数据,今年三季度,国内多晶硅致密料平均现货价为298元/kg,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16%。

当前硅料价格难“退烧”的一个原因是硅料市场自身的结构性供需矛盾问题。

由于硅料天然具有壁垒高、扩展周期长的特点,扩产速度远比下游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慢,扩产周期明显“长”于下游。一般来说,硅料产能的扩张时间一般需要十二个月至十八个月,从开工至满产一般需要半年左右。

“硅料供应紧张这个情况,主要是因为硅料产能扩张的速度赶不上下游需求扩张的速度。”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短期来看,即使硅料厂进行产能的扩张,但是从投资到最后达产并形成实际的产量,这中间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硅料供给偏紧带动了价格的上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光伏企业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另一个因素是,在热钱的驱使下,下游硅片等环节涌入了很多‘跨界玩家’,这种趋势变相地加剧了产业链的错配。”

除去上述协鑫科技,国内硅料市场头部企业还包括通威股份(600438.SH)、新特能源(01799.HK)、大全能源(688303.SH)、东方希望、亚洲硅业等。

硅料企业新特能源的母公司特变电工(600089. SH)近日在投资者平台就硅料产能相关公开回复称,该公司在新疆已建成年产10万吨的高纯晶体硅制造基地;内蒙古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已调试生产,预计今年四季度达产;准东20万吨高端电子级多晶硅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一期10万吨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中期建设完成。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预测,到2022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20.3万吨,全年预计产量为82万吨。

虽然从供给量来看,四季度或将迎来硅料达产的“小高峰”并“输血”当前紧缺的硅料市场,但是金融机构和产业内普遍认为,当前天价硅料并不能在短期内得以平抑。多位光伏企业高管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硅料价格的拐点延迟了,预计大概率将在明年的下半年出现。”

在中信证券看来,今年四季度尽管硅料可能迎来阶段性扩产小高峰,但是随着光伏进入装机旺季以及国内地面电站潜在的开工潮,硅料实际供需或仍然相对紧张,预期硅料价格降幅相对有限。

西部证券认为,由于各企业在供给方面的扩产速度不及预期,2022年和2023年预计硅料有效产能分别为78万吨和130万吨,2022年硅料供需结构依然紧张。“我们预计2023年硅料环节的供需紧张情况虽有所缓解,但也并不十分宽松。”

“上游硅料价格上涨或许已经到头了。”中信建投分析师万炜认为,“随着今年底和明年初大量的新的硅料的产能投放出来,上游硅料的供给紧张情况会得到缓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