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是上海的文化底色。年来,上海文化和旅游事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奋力跑出了“加速度”“高质量”和“新状态”。喜人成绩的背后,凝聚了无数从业者尤其是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努力。他们扎根基层、对接国际、勇于担当、务实创新,将自己镇守的一方阵地以最美好的面貌呈现给市民和游客,用“勤劳”擦亮上海文化金名片,用“汗水”描绘上海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绚烂画卷。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

上海芭蕾舞团:

用足尖传递中国故事

革命题材的海派原创《白毛女》、世界文学经典的海派诠释《茶花女》、芭蕾传世名作的海派演绎《天鹅湖》……自1979年成立以来,上海芭蕾舞团(简称“上芭”)积累了170余部海派芭蕾代表作,形成了高贵典雅、精致细腻、博采众长的海派芭蕾艺术风格,实现了芭蕾艺术古典与现代、世界与民族的完美融合。

多年来,上芭坚持用品质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全年上演12台至16台代表上芭不同时期创作水及风格的大型原创芭蕾舞剧,年均演出120余场次,不仅活跃在全国各大城市,还先后赴俄罗斯、英国、美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巡演。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舞台几乎停摆,上芭团员并未停下脚步。“云练功”成了他们的日常。2020年2月,上芭首次网上直播公益课,吸引94.5万舞迷在线观看。上芭还第一时间开通官方抖音号,将经典芭蕾舞剧精彩舞段、新创芭蕾作品、基训课等在云端推送。

今年,上芭即将迎来“海派芭蕾舞演出季”,首次从剧库中精选11部古典、现代、当代、红色佳作,自2月起在上海七大剧场轮番上演,总场次将超过80场。上芭还将把蕴含红色、海派、江南文化的优秀芭蕾剧目传播、输送到长三角地区、江西革命老区以及北京、天津等重要城市,展现海派芭蕾在艺术上的追寻、创作上的探索,让更多人看到上芭表演人才和创作力量的新生之态、涌现之势。正如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所说,海派芭蕾在上海文化土壤中生长,并将在一代代上芭人的青春里绽放。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

臧岭:

扎根基层第一线 守护豫园十九载

豫园坐落在上海老城厢东北隅,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约460年。这里馆藏4000件,其中海派书画2000多幅,是上海对外展示“江南文化”延续与传承的名片和窗口。自2003年来到豫园,这里便成为臧岭的第二个家。如今,身为上海豫园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主任的臧岭已在豫园工作了19年。在他眼里,豫园不是喧闹的豫园商城,也不是豫园老街上的城隍庙,“它是全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也是海派书画的发源地”。每天开园前,他总是要带着豫园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在园子里全面巡检,为开园做好准备。

如何让游客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臧岭把“爱豫园”化作精细化管理和优质服务。他带领全体豫园人,通过内控制度的系统化和细化,做好安全保卫、导览讲解、环境保洁、绿植养护等工作,确保园内所有古建筑和内部陈列陈设一尘不染。

2020年,臧岭牵头编制了新版《豫园管理制度汇编》和《上海豫园员工手册》,对党建、内控、预算、资产等各方面做了详细梳理。其中,仅应急预案就有20多项。这是他深耕豫园的厚实积累,以至于汇编书目仅是初稿便引来国内同行争相借阅。

因拥有独特的文化魅力,豫园先后承担了“66国文化部长会议”“56国驻沪领事中秋赏月”“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奥运会”“世博会”“亚信峰会”“进博会”等各类大型国事活动的重要接待任务。任务最重时,臧岭还经受过一天接待7批各国政要的考验。尽管接待任务繁重,但是已将豫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吃透”的臧岭,一次次带领园中工作人员出色地完成了工作,获得无数赞誉。

为了延续海派书画的精彩,臧岭推动创建了“豫园精品展”品牌,并先后与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香港中文大学、台北孙中山纪念馆等博物馆机构紧密合作,举办了百余场文物精品展事。臧岭还主持编撰了《豫园馆藏书画集》(第二集)和《豫园馆藏家具》《豫园风光画册》等出版物。

在做好精细化管理和品牌塑造的同时,如今,臧岭带领团队致力于智慧园林建设。臧岭说:“我们每个员工都把豫园当作自己的家,每一个游客都是我们的客人,我们想把豫园最好的一面呈现给他们,给他们最好的参观体验,把老一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好好保护传承下去。”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劳动模范

陈安达:

以实际行动诠释“西岸精神

在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文化产业部部长陈安达看来,美术馆应该是一座文化综合体,这里有完善的文化载体、丰富优质的文化内容;这里不仅是艺术欣赏的场所,也是周边市民使用的公共空间;人们不是只有买票才能进入,他们可以在美术馆的每个角落找到不同的文化体验和服务,遇见更多的文化惊喜……陈安达的这一愿景,正在上海西岸文化长廊实现。他以苦干、实干、肯干、能干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西岸精神”。

2012年,上海市徐汇区委、区政府确定了“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陈安达便开始助推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西岸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等大型文化载体落户西岸,并积极筹建西岸穹顶艺术中心、西岸大剧院,主导推出“西岸文化艺术季”等文化项目。

2019年,历时3年建造的西岸美术馆正式开放。与西岸美术馆一同揭幕的,还有中法文化交流成果——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作为现当代艺术的殿堂,蓬皮杜中心拥有庞大的馆藏资源,项目的落地,意味着观众能够以亲民的票价接触到世界顶级的艺术品。这一项目正是陈安达带领团队历经5年谈判达成的。

然而,西岸美术馆开馆两个月就遇到新冠肺炎疫情。以西岸美术馆这一国际交流馆来说,疫情对其影响很大,无论是国外布展人员还是货物均受到阻滞。面对困难,陈安达没有将就维持原本的展览,而是做了诸多努力。运营仅一年,西岸美术馆就举办了6场展览、600余场各类导览以及20多个公教项目约500场公共文化活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其观众接待量位居2020年度上海美术馆人气榜单第二名。

在陈安达看来,西岸是一座美术馆,更是沿江的配套服务设施。“我们不是纯粹做艺术展示,也是在做公共服务。”陈安达也一直在引导美术馆工作人员具有这一使命感。如今,观众能在这里的餐厅享受到与美术馆展览相对应的主题甜品,能在舒适的外摆位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观赏滨江美景……陈安达还带领团队以台化的运营、智能化的设施、定制化的服务,推动“水岸汇”22处公共服务站点全线落成,融合休憩、便民、资讯、旅游、党群、应急六大核心功能,提供全人群、全时段、全覆盖的服务保障。(黄艺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