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高等教育数据咨询台麦可思统计了国内101所高校2021年度的图书借阅数据,发布了《2021年中国大学生图书借阅榜》。根据这份榜单,在所有图书类型中,文学类作品的借阅量“一马当先”。有研究显示,部分大学生在阅读广度和深度上存在不足。更令人担忧的,则是一些大学生没有养成阅读惯,特别是对经典作品的阅读惯。

大学生不读书或者没有养成好的阅读惯,对需要深度阅读的经典作品浅尝辄止,是令人遗憾的事情。因为以阅读惯为基础,在专业书籍或兴趣类书籍的阅读上有一定的深度,在通识类书籍、科普书籍及其他人文素养书籍的阅读上达到一定的广度,是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合格大学生的基础指标之一。可以说,没有一定的阅读广度和深度,甚至几年大学生涯还没有养成阅读惯,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

人们常常以影响个人阅读的动力因素和动力来源,将个人阅读行为划分为功利阅读、兴趣阅读、自由阅读等。功利阅读指读书的目的取向为现实的功利服务,阅读某本书是否有必要,以能否解决现实问题为标准。而兴趣阅读则是以个人兴趣为阅读取向,喜欢某个专业、某本书、某个作家,能从阅读中获取内心的愉悦。自由阅读与兴趣阅读相类,只是已经不太受专业、作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阅读更多遵从“眼缘”,更加随心。

对有更多自主意识、对阅读有了更多理解的大学生来说,功利阅读往往是形成良好阅读惯的开端,没有一定的强制压力,许多学生很难仅凭内心的饥渴感和兴趣战胜手机、游戏、社交等的诱惑走进图书馆。从我们所了解的情况看,高校内导师的指引和阅读要求,往往是学生提高阅读量的最大动力源。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则是制造学生阅读动力的多源结合,比如评奖(功利阅读)、对推广书目感兴趣(兴趣阅读)、临时产生参与冲动(自由阅读)等。校内教育体系必须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及群体特点,抓好学生阅读推广、推荐阅读书目、指定阅读书目等工作,引导大学生多读、深读经典。

课堂所学,是学生涯的基本任务,完成得好,则大学的学目标完成度的下限不会低,今后的人生下限也不会低。而影响人生“天花板”高度的,则在于学生是否有深度广度上的阅读。良好的阅读惯,不仅仅对学生的专业学有较大促进作用,而且会对一个人的见识、修养、学养、气质等产生积极影响,对人生的可塑也会有无限的可能,“天花板”高了,空间也就广了。

总之,对高校大学生来说,无论处于何种层次,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及养成良好的阅读惯都应当是成长的重要目标。图书馆等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阅读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从中形成学生的阅读兴趣,促成良好阅读惯的养成,为学生的终身学和阅读积蓄动力源。

(作者系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