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光明日报》一篇题为《“中专技工给硕士当师傅”不该稀奇》的文章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年来类似的新闻频频见诸媒体,话题讨论持续升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和认同度正在逐步提高。

在人才市场上,高学历不能完全等同于高能力、高技能,在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出现“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拜中专技工为师”的案例完全合情合理。这样的新闻引发关注,说明需要进一步打破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为推进从学历社会到能力社会的转型提供坚实的基础。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品质和吸引力。

职业教育要紧随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增强适应,保持先进。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按照“十四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等需要,对专业进行了动态调整,完善了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据统计,半数以上专业被调整。对此,相关职业院校要依据目录适时作出调整,及时在课程设置上落实中高职一体化设计,在课程内容上不断吸纳新技术、新工艺,将深化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落到实处。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疏通培训渠道、拓展学台,肩负起为社会培养多层次、多样化实用型人才的使命。要在办好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的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兴办职业技能培训,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行向上的学历通道,为社会提供职前、职中、职后学以及转岗再就业所需的各种非学历技术培训。要深化“1+X”试点改革,让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相得益彰,为各类职业人才回炉再造提供更多机会。

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开门办学,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职业体验、职业指导、职业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综合服务。时代在飞速变化,知识更新、技术迭代的速度大大加快。现代社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无论是硕士还是技工,都要摒弃一劳永逸的思想,秉持终身学的理念,理地为自己选择适合的职业发展路径,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教育要面向新技术,为打造学型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在“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大数据和虚拟仿真技术搭建更多学台,方便人们随时随地学进修;要加快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尽快完善职教领域的全民终身学体系,激发人们学技术技能的积极,不断开发自身潜能,享受学的快乐。可以预见,随着学型社会推进步伐的加快,职业教育必然会香起来、热起来。

(作者系河南省郑州市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副主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