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强功能、社会化运营、综合化运营发展……在我国许多地区的村镇一级,乡镇文化站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被纳入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型的整体规划,正在经历开放融合发展的嬗变。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新时代的基层文化服务阵地如何定位,专项文化服务如何保障质量,融入乡村综合治理还有哪些新办法?

定位:开放融合促高质量发展

当前,推动文化供给向好向精,成为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开放融合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应有之义,并得到进一步明确。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推动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充分发挥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组织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强化文明实践功能,推进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稳妥推动基层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等等。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在政策解读中强调,开放发展就是要深化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扩大社会参与,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融合发展就是要在把握各自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旅游相融合,文化事业、产业相融合,建立协同共进的文化发展格局。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则将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作为第一项主要任务,从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机制、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提出要求。其中,强化基层文化服务阵地服务的指向进一步细化。

日,文化和旅游部 中央文明办印发的《2022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方案》也将“以阵地服务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主要任务之一。

对此,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开放融合发展路径更加清晰,需要抓住发展机遇,积极行动,尤其需要探索配套机制,合理分配资源,提升服务效能。

探索:实践中求解,

推动服务常态化

年来,乡镇机构改革持续进行,越来越多的基层文化工作者意识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开放融合需要打破旧有组织结构,向外拓展、向内延伸,只有转型升级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人民需求和发展实际。

我国浙江、广东、河南等地加快出台落地举措,尤其注重解决专项资金和人才建设问题,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浙江省上虞市道墟文化站站长马德良亲历了文化阵地转型的过程。据他回忆,2010年,道墟文化站由于缺乏经营人员,曾委托街道退休教师协会管理,又因责任无法落实,无常态化服务,在2013年被收回。直到2018年,农村文化礼堂在浙江逐渐普及,街镇文化站才得以重建。

“我们道墟街道文化站是由3个乡镇合并组成,保留3个在编人员,退休2人后,仅有我1名文化站干部,而且还兼做基层驻村联系人等工作。我们招聘街道编外人员还受部门指标限制,时常陷入管办不分的境地。”马德良深感文化站只有开放发展才能让服务“转”起来。从那时起,道墟街道文化站开始酝酿一套引入社会力量的系统方案。

2019年起,道墟文化站迎来真正的转机,以服务项目为依据,结合基层文化热点,该站首先广泛征询各阶层群众意见,科学合理部署服务项目,对站舍进行功能划分。之后,通过招标运营单位,明确“责、权、利”,确立了文化站的“指导员”定位,拟定定、定量化考核与满意度测评相结合的方法,设立内部管理、文化服务、服务效能及创优指标4个一级考核指标和16个二级考核指标,并要求运营团队以考核中定、定量工作目标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用工方案加以实施。

“在政府主导下,我们变‘养人’为‘养事’‘养项目’,在管理上实现了灵活设岗、高效运营,实现了错时服务。据测算,文化站一年运营成本比同类站减少1/3左右,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马德良说。

克难:理顺体制机制,

转换工作模式

总体而言,基层诸多机构历经整合调整,目的是促进功能重塑再造和整体效能提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基层文化服务功能如能顺利拓展,将会带来效能的大幅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地区在理念和运营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202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就已点明,如“有的地方将公共文化服务简单视为提供娱乐活动,未将其同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紧密结合起来”“有的文化站主要服务内容仍然是‘吹拉弹唱’4件套,对群众缺乏吸引力”“有的地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后管理不规范,开展活动少,服务效能低,甚至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年来,农民的文化消费结构和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文化站的研究和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一些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仍普遍存在擅长组织文化活动,不擅创新开发文化品牌的能力短板;部分地区因基层文化服务投入不足、专职管理人员匮乏、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出现文化设施建管用脱节的现象;还有的地区因体制机制不顺,致使文化干部专岗不专职。

面对发展不衡的现实,基层文化工作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基层机构改革,减少实际在编人员,并不是乡镇不重视文化工作,而是有的文化站不够重视运营,形成了服务洼地。“领任务”式只管供给不管需求,或是只抓不放的管理模式,都跟不上群众的步子。开放融合首先要转换工作模式,确保服务链条不断,“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不减。

2021年,一场面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全面调研在广东广州各村镇展开,经过细致盘点,今年1月20日,该地发布《关于加强镇街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意见》,统一明确由街道综合服务中心(镇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承担原文化站职能,与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整合挂牌,建立工作台,共同加强镇街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目前,广州正在拟定文化站与新文明实践台共建规范。“我们采取共建方式,是要让文化在综合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以强化治理促供给,而非以建设体系促供给,基层工作是融合发展的,文化要深度融入,必须要转换工作理念,难点就是建立文化在基层治理中的新型评估标准。”广州市文化服务机构相关负责人说。

方向:融入乡村综合治理,

拓展服务领域

当前,业界普遍关心的是,基层文化阵地应以何种形态存在,开放融合发展会对基层文化生活产生哪些影响,乡村综合治理的基层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该如何实施?对此,一些地区的实践表明:只有适应改革、主动变革,才能找到新路子,迎来新发展。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依托乡镇综合服务中心,以“订单式”文化服务为核心,与其他部门合作,开设建筑、养殖、竹编、电商、家电维修、厨艺技能等培训班,切实提高了乡村文化参与乡村治理的水,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则融入乡村治理,创新拓展服务领域,聚焦农产品滞销问题,发挥该中心的人才、技术优势,主动与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建成了本地农产品网上直播间,举办网上带货直播30多场次,帮助8家企业销售额年均增加15%以上。

山东省淄博市恒台县针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普遍存在的运营问题,提出了从“怎么建”到“怎么服务”的指导目录,制定了“5+N”建设服务标准,在“5”上重点引导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齐一个农家书屋、一个文体活动室、一套文化活动器材、一个文体小广场、一名专职文化管理员;在“N”上引导各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增加具有拓展、创新的功能,因村而异创建一个村史馆、一个百姓大舞台、一条文化走廊、一支庄户剧团或文化志愿服务队、一个群众文化品牌等。同时,将“5+N”模式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项目纳入全县民生实事重点任务,对各镇办创建单位定期进行考核督导,推动效能发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业界专家认为,基层文化服务应以政策导向、文化需求、实际发展等为导向,更加注重提升农民参与感。一方面要找准抓手,如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建立文化建设联盟,集纳乡贤、文化能人等优势力量,激发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将文化建设摆进乡村振兴和综合治理的大局,以专业化、综合化、社会化提升整体服务效能,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将文化嵌入人民生活。此外,在针对人事、财政、设施等方面,制定细致可行的制度,完善评估考核体系,建立起符合基层文化创新的新指标,将留住人转化为用对人,真正动员多元力量共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通过文化力量引领社会价值,推动形成开放多元、协同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新局面。(本报记者 王 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