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是继承和超越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的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2020年底,阿雷西博望远镜坍塌,FAST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角色和责任。《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在上述国家天文台公布的科研成果中,不少都是国际合作团队完成的。
2021年3月31日,FAST正式向全球开放共享,向全球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此次征集收到来自不同国家共7216小时的观测申请,最终14个国家(不含中国)的27份国际项目获得批准,并于2021年8月启动科学观测。“天文领域本身就注重开放合作,正如‘天眼之父’南仁东经常提到的,人类拥有同一片天空。”李菂说。
目前,FAST有10%的观测时间供国际项目使用。李菂说,一旦国外科学家获得时间分配后,他们可以自行安排时间和观测计划,由FAST执行,而这些项目同样需要接受国际同行的评审。
据李菂介绍,申请FAST项目的科学家主要来自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他对与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展的合作印象最为深刻。李菂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澳两国科学家在射电天文领域的合作开展很早,早在两国建交之前,澳大利亚射电天文学家克里斯琴森就曾于1963年来华协助中国建立射电天文设备,“这甚至比‘乒乓外交’还要早。”2017年,尚在调试期的FAST发布首批成果,发现6颗新脉冲星就是与澳大利亚科学家合作的结果。李菂表示,当时FAST搜索到非常优良的信号,之后使用了澳大利亚成熟的望远镜进行验证,这种合作提高了FAST的工作效率。李菂说,中澳在射电天文领域有着良好传统,目前两国科学家的交流合作也是十分顺畅的。
李菂说,此前全球科学家都会使用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进行观测和研究,未来FAST也会逐渐承担这样的角色,向全球开放共享时间会越来越多。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国际星际磁场测量领域知名科学家克里斯·克鲁切尔几年前曾访问FAST。他表示,对FAST的工程与工作人员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强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赋予了FAST产生突破性科学研究的潜力。“我期待FAST的进一步工作,这将扩展我们对恒星形成原理的认识,并将推进天体物理学的其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