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电影将人的寿命延长了3倍,那观剧也同样如此,舞台是一面镜子,当我们走进剧场时,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自己。看戏是在看“热闹”,更是看“内核”,精巧的展示里面藏着的是人文、人性、人情,是历史、伦理与当下社会发展的缩影。
因为有了戏剧,我们可以暂时脱离琐碎重复的生活,有时会在舞台上找到迷失的自己,得到人生的启发,走出剧场,重新出发,重整生活。这也是我喜欢走进剧场的原因,在剧场我能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宣泄,感受到不同的生命体验。但有时也会有一种疲累之感,每次走进剧院我都满怀期待,大幕拉开时甚至有一些激动,但是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被浇一盆凉水,我总是在想:观众究竟做错了什么?让我们看那么多烂剧?我当然希望我看到的演出是物有所值的,是一种艺术享受,而不是浪费生命。
最近看了很多戏,感到惊喜的并不多,但晋剧《烂柯山下》和婺剧《楼胜折子戏专场》这两场演出都博得满堂彩,观众被舞台上“角儿”的精彩表演所打动。《烂柯山下》是徐棻编剧、谢涛主演、2006年就上演的作品,15年过去了,我们依然会被谢涛唱念做打的精湛表演所打动,为剧中朱买臣和崔巧凤的悲欢离合所动容。楼胜则带着他的三出折子戏《断桥》《火烧子都》《临江会》为观众展示了婺剧的惊、险、奇、绝的艺术魅力。“十三跌”“逃难步”“踢鞋穿鞋”“硬僵尸”“翎子功”“抹脸”“吹脸”等绝技很妥帖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心理变化。看完演出,我忍不住在心里赞叹、楼胜的《断桥》真不愧为“天下第一桥”啊!
很多理论家也一直在强调要重视戏曲的“技”与“艺”,甚至认为戏曲的“技艺”是戏曲走下去最为关键的一步。作为一名戏迷,即使有的戏并不能戳到我的共情点,但至少在观演时要赏心悦目。
在生活节奏较快的当今社会,观众花费金钱和时间走进剧院,是为了看到质量较高的戏剧表演,而不是一再忍受品质很差的剧目的折磨,进而失去对戏剧演出“花钱买单”的信心。专业的戏曲院团要推出什么样的作品呢?既要有观赏性,又要有思想性,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的观众,良性循环,提高戏曲质量,引领观众的审美。
现在的消费者是具有一定鉴别鉴赏能力的,在艺术品位上要求越来越苛刻。戏剧要拥抱越来越内行的消费者,更应珍惜这样一批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审美的戏剧观众,而不是降低艺术底线,用粗制滥造的舞台作品敷衍观众,糊弄市场。
过去有句老话:“座儿(指观众)看什么?看玩意(指唱念做打的功夫)!”在思想积极的前提下,戏曲观众看什么?看唱念做打,看演员的功夫,看戏曲的本体呈现。戏曲想要获得更多观众喜欢,需要涌现出更多的好戏和好角。
(作者张 诗单位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