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代文艺表达的重要形式,街舞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认可,街舞产业也逐步衍生出演艺、赛事、融媒体、国潮、文创等系列形式。

以城市文化为入口

街舞成为城市文旅新活力点

当下,中国街舞不仅成为新时代青年人广泛参与的文化现象,也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新的活力点。通过赛事IP、优秀作品的影响力,与城市文化进行结合,成为街舞产业的重要入口。为城市引流,已经成为街舞与城市合作的主要方式。

连续两年在重庆举办的“舞动山城”国际街舞大赛、中国街舞盛典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街舞从业人员把目光聚焦到这座城市。2021年“舞动山城”国际街舞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千名街舞爱好者报名。其总决赛直播吸引了800万人在线观看。

“街舞的活力四射与重庆的火热沸腾氛围很搭。”重庆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伍渝说。他表示,街舞产业发展离不开文旅融合。此次整个街舞赛事,包括宣传片里展现的内容都融入了重庆“网红”地标和知名景点。通过赛事,将洪崖洞等旅游景点和重庆城市文化展现给各地参赛者和观众。

去年,原创街舞梦剧场《我们的生活》一经亮相,便激起了大众再次关注拥有“街舞之城”和“志愿之城”称号的广州的兴趣。该作品取材于广东志愿者和街舞人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的真实故事,讲述了广州青年追梦奋斗与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面貌。演出将不同种类的街舞与粤剧、咏春拳、英歌舞等充满“广味儿”符号的文化元素相融合,令观者眼前一亮。

广州广播电视台文化产业中心品牌策划陈万晴介绍,用街舞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的生活》创作的初衷。该项目在演出形式、文化融合、运作模式等方面都实现了创新,如在广州广播电视台户外媒体大屏、广州地铁上的屏幕等台都能看见《我们的生活》。未来,“街舞+文创”“街舞+非遗”等多元文化产品还将打造出有影响力的街舞文化品牌和街舞产业的新空间。

“超级数字场景”——

街舞产业发展关键词

各行各业都在加速数字化。打造“超级数字场景”,也成为街舞产业的重要命题。

华为公司中国区大视频业务部部长张晓冬谈到,这两年,他们和很多国家级艺术院团都有合作,用技术赋能“云”演艺。本次街舞赛事的后台支撑也运用了AI人工智能的一些算法。进一步让艺术和技术跨界结合,实现线下和线上完美融合,将年轻人的视角和街舞场景连接,华为希望能在这些方面为街舞产业发展做好技术支撑。

比如,运用骨骼跟踪技术对街舞进行动作跟踪,能够实现实时三维人体骨骼智能跟踪分析,并通过AI算法实现舞蹈动作数据的实时采集,为瞬时精彩动作配上“数据语言”。此技术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田径赛上已经运用了。它还能放大街舞艺术动作观赏的细节,让跳跃的“身体语言”得以时空凝结,类似体育比赛时的慢动作特效展现,让观众看得更加清楚。又如实现多屏多视角,即好几个街舞舞者在同台表演,观众可任选视角观看。

第一街舞品牌营销总监张琪谈到,数字技术能让街舞艺术教育场景变得更精准、有趣,他们推出了云陪练APP。这款APP的特点之一是把孩子学街舞的过程及老师的点评保存在账号中,像“一本行走的教案和可以持续收录的动作库和数据库”。“未来,想通过数字技术实现街舞教师虚拟3D影像与小朋友的实时互动。”张琪说。

筹建街舞产业培育

让街舞成为青年创新创业新领域

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司委托全国街舞联盟和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共同完成的首个关于中国街舞的专业报告——《中国街舞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街舞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得益于国家文化政策的引领以及街舞行业的融合发展。目前全国共有300多万街舞从业人员,街头潮流文化拥有2亿关注人群。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认为,中国街舞产业进入“黄金时代”。年来,在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团结带领、支持帮助下,街舞群体自发组成了全国街舞联盟,街舞行业也在不断加强行业规范,注重方向引领,开放创新、树立国际视野,以中国创造讲好中国故事。

“街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夏锐表示。他介绍,全国街舞联盟目前正在筹建街舞产业培育台。该台将通过举办各种以街舞为核心的产业培训班,鼓励街舞从业者创新创业,为街舞从业者提供新思路、开辟新方向,使街舞成为青年创新创业新领域,为中国街舞产业发展带来新活力。

“街舞已经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青年文化产业创新创业的新领域,也是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新业态。街舞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正确导向,守正道,走大道,用街舞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奋进力量;学运用好产业运行规律,开辟创新创业新实践;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不断舞出街舞产业的新空间。希望全国街舞联盟以街舞产业培育台为载体,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发挥好台在信息服务、人才培育、企业孵化、项目对接、跨界融合等方面的作用,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壮阔画卷作出街舞的青春贡献。”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力说。(本报记者 张 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