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1年度“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评选结果,共评选出10个精品案例及10个优秀案例。其中,有3个精品案例来自东莞,分别是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从“非遗进校园”到“非遗在校园”——东莞市“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实践案例、中德技工学校麒麟舞案例、樟木头实验小学传承客家麒麟传统文化案例,集中展示了东莞市近年来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的成果。
东莞市从2014年开始,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每年开展“非遗走进校园”、学生走进非遗实践基地、“我是小小传承人”系列征集活动、“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和“非遗进校园”总结会暨成果展示五大板块系列活动。8年来,已有20多个非遗项目、近40位非遗传承人走进200多所学校,累计开展普及性公益活动近300场,受惠学生达85万人次,让非遗在校园扎根。
东莞市“非遗进校园”以普及为先导,注重体验性。为鼓励学校开展非遗项目研学实践活动,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每年3月初发布非遗课程“菜单”和非遗研学实践基地,让学校根据需求申请。每年4月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开展公益性体验活动。8年来,活动内容已从最初的“一展一讲”,拓展到线上展厅、普及讲座、活态展示、互动课堂、展演体验等多种形式。同时,组织学生走进非遗展示厅、非遗实践基地等场所,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激发学生参与传承、传播的热情。目前,东莞市每年有不少于30所学校开展非遗研学游、非遗夏令营等活动。
为加深学生对非遗项目的理解,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注重引导学生将体验获得的感性认识,转换为渗透个人审美理想的艺术作品。每年开展“我是小小传承人”系列创作征集活动,通过“我来写非遗”“我来画非遗”“我来说非遗”“我来做非遗”4种方式,提高学生对非遗的理解。
为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于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推出“非遗进校园”十大示范案例评选活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东莞分两批确定了24个“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引导各学校广泛开展“非遗在校园”活动。这些基地不仅将非遗作为学生的课外活动,还结合所在镇街的非遗项目特色,探索独特的教育方式,形成“一镇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模式。
为推动“非遗进校园”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东莞市从2018年开始研发非遗地方教材。目前,《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教材》初、中、高级系列教材已完成初稿。东莞市已有10所学校自主研发了校本非遗教材,有30多所学校将非遗课程纳入校园常态化课程。代表性传承人主动开发非遗创新课程,并签约成为学校的非遗导师。
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中,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注重创新。首先,大胆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东莞银行连续3年共投入90万元赞助该活动,让公益场次大幅增加;康辉旅行社、东莞青旅等机构连续多年投入人力、物力支持“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主动推广非遗研学课程。其次,鼓励学校建设非遗场馆,如东城一小设有“醒狮文化展厅”、东城五小设有“莞香园”、莞城步步高小学设有“莞草e博园”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非遗体验空间。此外,还指导研学机构开发“非遗研学旅游线路”,其中,东莞青旅已开发10几条非遗研学线路,参与体验人数累计达3万多,康辉旅行社、东华旅行社、知行国旅等机构也积极推广东莞非遗研学旅游线路。
通过一系列举措,东莞市“非遗进校园”品牌已深入人心,基层文化部门和学校开展非遗教育形成自觉。如莞城街道将花灯制作技艺、醒狮等多个非遗课程在辖区内小学和公立幼儿园实现全覆盖,桥头镇将莫家拳普及为全镇中小学大课间活动,沙田镇把咸水歌作为全镇小学音乐必修课程。一些学校还主动开发非遗品牌课程,如莞城步步高小学的“莞文化寻根之非遗莞草”综合人文课程、常平镇实验小学的“百年旱木龙”特色美育课程、莞城英文实验学校的“六大非遗研学探究课程”等。
此次入选精品案例的东莞市中德技工学校自2017年起开始参与“非遗进校园”,引入麒麟舞这一非遗项目,并拨出专项资金建立麒麟武术馆,购买训练道具。学校安排了有文化艺术管理经验的校领导进行专门管理,聘请清溪镇麒麟舞第五代传承人黄静为专职教练,组建了100人的麒麟舞兴趣班,累计培养学员500余人。
东莞市中德技工学校信息部教学副部长黄润杨介绍,该校制定了详细的训练方案,做好麒麟头、麒麟尾、武术等人员的挑选。为锻炼学员,每逢举行大型活动,学校都安排麒麟舞等兴趣班进行暖场表演。由于麒麟舞训练时间长、运动难度较大,为保证训练效果,学校专门挑选数控加工、汽修专业的男生参加。为鼓励学员勤学苦练,学校还设有特别奖学金,在实习和就业安置上也特别照顾这些为非遗做出贡献的学生。
同样入选精品案例的樟木头实验小学,依托舞麒麟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深入实施“客家麒麟传统文化”特色教育。该校定制了特色校本教材《传承客家文化——跃动麒麟舞》,以“跃动麒麟舞”为主线,设计了“遇见麒麟舞”“寻味麒麟舞”“跃动麒麟舞”“传创麒麟文化”“麒麟文化成果展评”五大特色主题。
樟木头实验小学音乐科备课组长黄承威介绍,该校建立了创客社团和麒麟舞社团,联动开展“传承客家文化——跃动麒麟舞”项目式学习活动。其中,创客社团注重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开发文创、科创产品并进行义卖,让麒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麒麟舞社团不仅让学员到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了解麒麟历史文化,学习和制作麒麟模型,还邀请传承人进校园教授动作。
樟木头实验小学还建立了麒麟文化成果展厅和麒麟舞教学基地。麒麟文化成果展厅陈列展示麒麟文化主题小册子以及师生创作的以麒麟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并举办麒麟文化主题作品义卖、知识竞赛、麒麟舞展演等活动。麒麟舞教学基地则着重探索本土文化与跨学科学习相融合的有效途径,构建小学六年一贯制教学体系,推动麒麟文化特色教育的发展。(本报驻广东记者 谭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