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是张曼君的一部“灵魂之作”,洗练简洁的舞台上,导演仿佛是手执仙女棒的魔法师,自由挥洒、纵情飞扬,如入无人之境,有着不可阻挡、令人着迷的魔力。她制造了舞台的幻境,一气呵成,几乎浑然天成,同时也准确地控制着观众的心跳,与舞台同频共振,台上台下共同完成一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复调大合唱。
这出戏给人最大的感受是通透与自由,舞台上气韵流动、充满灵性,似乎处处都是不经意的安排,细细品味,每个细节几乎都巧夺天工。一路走来,所有的幽默、欢乐、荒诞不经,最后都叠加成了崇高与悲壮。
朴素、充满烟火气的骡子,过得市井又卑微,人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拿了20块大洋的工钱回去把“干活有力气,屁股长得像南瓜”的花姑娶回家,“我要和她生好多崽,这个喊爹那个喊妈。”当他看到箱子里的金条时,想到的最大享受就是“我最喜欢吃信丰萝卜干,老子买它一坛做下酒菜……”他没有主动追随过革命,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赶紧找到二号首长,把金条当面交给他,完成自己“牛踩不扁,马拉不回”的诺言,而当最后一路上护卫他的邱明亮也牺牲了,他对着邱明亮的军帽,说出“我要做一个像你一样的人,像你一样战斗生活”,当杨俊踩着赣南采茶戏最典型的“矮子步”,奔向新生活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样的结尾充满隐喻,旧的躯壳里已经注入了新的生命,那就是一个跌跌撞撞的小人物的英雄之路。
而干净、单纯、热情的古小姐对红军的向往则纯粹得令人流泪。她出身名门,念过大学,有着优渥的生活与良好的教养,她追求进步,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她义无反顾地骑着父亲的马去投奔红军,也许在中间的某个时刻你会为她满口的高尔基、非常洋范儿的腔调笑出声来,但她最后为了引开敌人而纵马奔驰的背影足以让我们触摸到她滚烫的灵魂,也可以看到青春与热血的献祭,那是至情至性的初心不改。
红军战士邱明亮,一路保护骡子,屡屡负伤,痛失战友,最后因为把自己的干粮省给骡子,为了摘一把野菜陷入了沼泽,临死前最后一个动作就是把干粮给骡子扔过去,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想的依然是为骡子多留一口食物,他和骡子争论赣南采茶调究竟是“睄妹子”还是“干革命”,他坚持就是“干革命”,被蠢又犟的骡子讥笑他“又犟又蠢”,最终他用生命向骡子证实了他心中的那支歌真的就是“干革命”。
无论怎样的故事,艺术作品最终是要写人的,张扬人性,写更幽微的人性,倾听每一个人物内心最细微的声音,把这样的声音准确地传达给观众,是张曼君最擅长的,就像剧中3个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不同目的的人,最终殊途同归,汇入到了红军的铁流中,过程充满传奇色彩,但是毫不违和。
戏曲程式、皮影、民歌、咏叹、乐队、歌队……舞台上虽然极简,但是手段上极大丰富,张曼君说这部作品是“集大成者”,我以为文学性是这部作品的基础,编剧盛和煜与张曼君合作10多部作品,彼此在艺术的追求上高度契合,已经进入了编导搭档的最好状态,那就是“我要的内容,你可以给我写到位;我写的内容,你可以给我呈现到位”。编剧和导演团队的有效叠加,使得文学性在舞台上不仅没有损耗反而更加光彩,盛和煜的唱词大俗大雅,花姑在山坡上等待骡子,“山路好像有动静,一片树叶风吹落。”而舞台上3棵杉树依次排开,景随人动,最简单的句式,最简洁的表达,却有着最广阔的思绪;最后一场,邱明亮与骡子的各自遐想,星星、月亮、杉树又一次出现,并随着两个人遐想的不同内容,树随人动,星月相伴,有着或远或近的距离,手段极简,思念却深。
毋庸置疑,张曼君是当今戏曲舞台上最杰出的导演之一,但我依然觉得这部作品的成功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因为赣州、赣南采茶剧院对张曼君的意义是独特的。世界很大,你可能到过许多地方,但是一个人的衣胞之地只能有一处,张曼君艺术的衣胞之地就是赣州、赣南采茶剧院,她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她从这里出发,所以,这是艺术家最好的反哺。她排演的《一个人的长征》更加松弛、柔软、有韧性,铺排更加细腻,也更加饱满丰沛,她游刃有余、不拘一格的背后除了至臻至境的导演艺术,还有她最深的忐忑,背负的责任和使命。
多年来,张曼君与赣州合作了7部高质量的作品,比各类奖项更加熠熠发光的是她可贵的真诚,真诚的反哺,那样一种融入骨血里天然的亲近与信赖可以跨越一个又一个艺术上的不可能。几乎每一次,她都会给赣南采茶这个剧种注入神奇的力量,而从《山歌情》《永远的歌谣》到《八子参军》……赣南的艺术家们也已经习惯了,注入张曼君的“艺术血清”,会有更好的表达和攀登。不仅如此,张曼君能够让演员发现更好的自己。采茶戏表演艺术家杨俊从《永远的歌谣》里有担当的李龙槐到《八子参军》中的可爱的满崽,再到这部戏中守信重诺的骡子,多年的基本功、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的经历,都使得舞台上的骡子成为了“这一个”,他在导演的帮助下变得自由了,他从表演这个人物变成了“是”这个人物,此次看演出我发现了一个细节:骡子的手黝黑,指甲缝里全部是泥巴,那确实是一双干苦力活儿的马夫的手,我为这样精益求精的表演艺术家喝彩。
《一个人的长征》的创演留下了很多启示,但我看到的不只是致敬信仰、致敬红土地,不只是一个小人物的成长历程,更多是主创们流淌在舞台上的情感,对剧种、对剧院、对一路走来的自己更熨帖细致的情感。如果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征,那么这部作品就是张曼君带着赣南采茶戏的一次长征。(武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