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今天(3月11日)通报称,已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增汇潜力评估和关键增汇技术研发,在浙江省安吉县建立了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机制。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气候处调研员张国斌介绍,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上,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91.86亿吨。

国家林草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年增加的森林碳储量在2亿吨以上,折合碳汇约7亿~8亿吨。随着森林面积的扩大和森林蓄积量的提升,未来森林碳汇还将逐步提高。

第一财经记者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近年来,“减碳成绩单”已经与植树量挂钩,成为衡量单位和企业碳减排、碳中和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尺。

在福建省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第一财经记者通过手机扫码,支付6元后,认购了60千克的碳汇量。顺昌县森林生态运营中心负责人赵刚源介绍,该中心在2019年在全国首创了“一元碳汇”项目。从脱贫村、脱贫户的碳汇林开发破题,将碳汇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碳汇量,通过微信小程序扫码方式,以1元10千克的价格向社会公众销售。

截至2021年底,“一元碳汇”平台共有1825人次认购了4341吨的碳汇量,认购额43.41万元,惠及林农769户。

嘀嗒出行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嘀嗒顺风车用户全年总减碳量为114.5万吨,相当于投入200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嘀嗒顺风车用户平均个人年度的减碳量,可以抵消开灯1290小时所产生的碳排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林业碳汇具有多重收益,除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外,也能增加林区收益。以“青海省湟水规模化林场碳汇造林项目”为例,青海省林业碳汇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仪律北介绍,该项目总面积为58.4万亩,约9亿元资金全部来源于政府财政。500名生态管护员每年工资总支出约150万元,预计整个项目计入期内(100年)碳汇总收益约10.8亿元,投入产出比达到120%。

据测算,项目实施后,当地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30%提升至2020年的36%。项目还提供了3.5万个工作机会,参与整地、栽种、浇水等造林工程的农民人均增收超过1.2万元。

在贵州,老乡们也可以通过种树挣钱。该省实施的“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明确了单株碳汇项目的树种、碳汇量等,按照每棵树每年碳汇价值3元计算,发动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购买,购碳资金直接全额打入贫困户的个人账户。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今天发布的《202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介绍,2021年,我国共完成造林种草666.67万公顷,全国经济林面积保持在4000万公顷以上,完成油茶林新造改造25.13万公顷。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0.93亿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2%。

华宝证券2021年7月公布的林业碳汇研究报告称,随着森林积蓄量及覆盖率稳步提高,林业碳汇效应将凸显。到2030年,我国森林蓄积量有望超过184.56亿立方米,假设核证自愿减排量价格为30元/吨,则林业碳汇项目市场潜在价值为2802亿~4691亿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