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地缘风险导致滞胀担忧增加,全球资产价格出现一定波动,这在二季度是否会迎来转折点,大类资产该如何配置?
3月23日,在申万宏源2022资本市场春季策略会上,申万宏源研究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称,2022年在内外部环境多重压力下,叠加去年高基数效应,要实现平稳增长不容易,经济发展进入“爬坡过坎期”。
那么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应如何进行资产配置?申万宏源研究全球资产配置首席分析师金倩婧建议称,配置策略上仍需重视低相关性资产多样化配置以控制组合整体风险。总体维持年初设定的大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并进行再平衡,但在结构上可以逐步增配基本面方向向上且更具性价比的子类资产,边际上增持黄金、A股、港股和国内信用债,减持原油、美股与国内利率债。
具体A股投资策略而言,申万宏源研究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认为,二季度保持耐心,新经济高景气的挖掘仍可能带来胜负手,关注涨价消费和数字经济;若新经济高景气未及时出现,那么坚守顺周期低估值可能本身就是一种制胜策略。
经济发展进入“爬坡过坎期”
在杨成长看来,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六大挑战:一是外部环境不稳定,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二是风险因素抬头,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预期变化,金融市场动荡,部分地方债务风险;三是总需求收缩,去年下半年社零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两年平均增速均在5%以下,去年底基建投资增速明显下行;四是市场预期不稳,疫情防控进入第三年,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长期低迷发展;五是结构性短缺,缺芯、缺柜、缺工问题突出,拉闸限电和供应链中断对市场主体影响较大;六是成本高涨,一方面大宗商品大幅涨价,另一方面用工难导致人力成本高。
怎么爬坡过坎?杨成长认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爬坡过坎需要借助:三大政策(财政政策的效能、稳健的货币政策、就业优先政策)+两大需求(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消费)+三大改革(市场体系改革、营商环境改革、市场主体改革)+三大新动力(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双碳转型),并需要重点关注和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金融风险、煤电油运保障风险、全球产业链风险。
就发展目标而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5.5%的GDP增速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杨成长称。
申万宏源研究宏观首席分析师秦泰预计,全年实际GDP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5.0%,受服务消费冲击和固定投资实际增速偏弱的拖累;二季度起预计小幅改善,至下半年预计实际投资增速抬升,推动我国实际GDP同比重回5.5%左右。但仍存在一定的长期风险,2023年经济仍有较大的稳增长压力。
“全球迎来路径不同但时间叠加的大变局,时刻提醒着我们从能源供应到产业链完整度的工业安全、从地产到消费的内需安全、从基建投资稳增长到财政资源高效可持续使用的财政安全、从货币政策适度刺激到汇率维持基本均衡的国际金融安全,都将成为中期视角下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核心主线。”秦泰称。
秦泰认为,安全第一的核心逻辑,也意味着年内经济政策必须做好刺激短期增长和避免长期失衡风险的精准平衡。
二季度大类资产如何配置?
今年一季度乌克兰局势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再度暴涨,美国紧缩预期加码, 滞胀担忧下全球资产呈现股债双杀,传统资产波动性与相关性均明显上升。那么即将到来的二季度应如何进行大类资产配置?
“静待三大转折。”金倩婧认为,从战术配置视角看,全球风险资产何时从避险转向追逐风险,需重点关注三个因素:一是地缘政治风险压力何时缓解,重点关注俄罗斯股市和主权CDS、离岸美元流动性相关利率;二是美联储紧缩态度何时转鸽,主要关注美国核心PCE通胀、PMI以及美债期限利差等;三是关注社融结构数据、国债债券利率以及信用利差变化。
就大类资产配置的策略而言,金倩婧建议称,大宗商品方面,地缘政治冲突、全球流动性紧缩以及国内的需求稳定政策都指向实物资产的长期配置价值,结构上降低部分原油仓位,增配黄金、工业金属、农产品。固收类资产总体缺乏系统性机会,国内债券更多用于对冲波动,建议维持国内债券仓位,小幅减配利率债,增配高等级信用债,同时继续维持美债0配置。
她同时称,权益类资产方面,年初波动后权益股市估值压力明显缓解,性价比逐步体现。但趋势性向上仍需等待基本面向上确认的信号和美元流动性压力的缓解。结构上增配估值性价比更为合理的A股价值股和港股科技股,减配估值性价比依然较低的美股。
其中,就A股市场而言,傅静涛认为,3月中旬市场低点的长期性价比已可与几个历史大底相提并论。A股正在迎来一个大波段的底部区域,大底部对应大机会,但走出大底的过程往往充满波折。
对于寻找2022年可能的新主线,傅静涛基于历史复盘提供两条线索:一是公募持仓第一名行业调整后,大部分新主线会出现在其他公募重仓方向上,可重点关注涨价消费(白酒、调味品)、数字经济(计算机)、电子(上半年功率半导体,下半年消费电子)和医药细分领域(新冠防疫)的中期机会。二是如果新经济高景气未及时出现,那么“经济底”可能驱动顺周期低估值成为新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