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已有秋天的凉意,但我们无法忘记这个全球热出新高度的夏天。

小蓝企鹅是世界上最小的企鹅,原产于新西兰,筑巢于南太平洋海岸旁的沙丘。黄昏时分,人们能看到它们在沙丘上的蹒跚身影,十分可爱,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游客。然而,今年5月以来,新西兰北部海滩上出现了大量被冲上岸的无生命体征的企鹅。新西兰自然保护部首席科学顾问格雷姆·泰勒(Graeme Taylor)表示,经过对疾病和生物毒素进行检测后,发现这些企鹅似乎死于饥饿或脂肪缺乏导致的体温过低。新西兰环保局(DoC)表示,没有出现过度捕捞,食物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造成的海洋热浪导致小蓝企鹅赖以生存的鱼类迁往更深或更冷的水域。由于体型小、脂肪不足,小蓝企鹅很难到更深更远的海域捕食,进而导致小蓝企鹅大量死亡。事实上,由于严重的风暴、热浪或其他恶劣天气事件导致大量海鸟死亡的情况并不罕见,而近年来极端天气的频率越来越高。泰勒表示,过去大约每10年发生一次的小蓝企鹅大规模死亡,现在6年内发生了3次。新西兰的专家们认为,小蓝企鹅“处于危险之中”,全球变暖导致的死亡事件还会持续发生。

处于危险之中的还有我们人类。全球变暖正以惊人的速度加剧极端天气,更致命和频繁的热浪、洪水、野火和干旱,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正在失去生命和生计。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1880至2021年的全球数据,海洋温度正以每10年0.06摄氏度的速度上升,而陆地则更快,以每10年0.12摄氏度的速度上升;筛选2000年以后的数据,全球气温正在以每10年0.21摄氏度的速度上升。根据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第六次评估报告,如果近几十年全球升温超过1.5摄氏度,人类和自然系统将面对更多不可逆的严重风险。随着全球变暖的每一次加剧,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系统的退化、破坏和转变都在不断升级。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当温度上升1.5摄氏度时,预计最高会有14%的已受评估物种面临灭绝风险;当温度上升2摄氏度时,这一比例将增加至18%。如果达到5摄氏度,近一半的物种将面临灭绝。


(相关资料图)

图1 1880-2021年度全球海洋温度异常

图2 1880-2021年度全球陆地温度异常

注:全球范围内温度异常的可用时间序列是相对于20世纪的平均值计算。

虽然海洋温度上升的速度看似不快,但对全球气候影响深远。海洋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海洋与沿海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改变迁徙和繁殖模式,威胁珊瑚等敏感海洋生物以及小蓝企鹅这样极易受极端天气影响的海鸟等。另外,它还会增加有害藻类繁殖的频率和强度,导致危害海洋生物健康和侵扰海洋经济的“赤潮”。近期,日本发布了八代海赤潮警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广泛繁殖,已导致长岛町3.3万条养殖鱼苗死亡,造成900多万日元损失。同时,熊本县也确认有44万多条养殖河豚和鲷鱼等受损。2019年,同一海域遭遇赤潮时损失了1亿2千万日元。根据联合国的数据,超过30亿人依赖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为生。而“赤潮”仅是海洋升温的诸多负面影响之一。

海面温度升高导致的强降水、热带气旋、风暴改径后的干旱等极端天气更是每年都会侵扰人类生活,并造成巨大的人员与经济损失。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WMO 1970-2019年天气、气候和水极端事件造成的死亡和经济损失图集》,在过去50年中,从死亡人数来看,全球十大灾害(天气、气候和水极端事件导致)中有三起是由热带气旋引起的,而这三起事件记录的死亡人数占前十大灾难死亡人数总和的43%;从经济损失来看,排名前十的灾害中,有七个是由热带气旋造成的,占到十大灾害总经济损失的82%。这些损失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尤其是对于脆弱的经济体而言。2017年9月,飓风“玛丽亚”在波多黎各登陆,严重破坏了岛上的供电设施,导致350多万人断电。2018年1月本是这些岛屿的旅游旺季,然而,除了首府圣胡安老城恢复供电外,其他地方仍未恢复。海边的民宿几乎都是空的,街边五彩斑斓的房子反倒多了几分寂寥。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玛利亚”给波多黎各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690亿美元。热带气旋对于我国沿海城市的影响也很大,2021年台风“烟花”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达33.5亿元。台风“玛利亚”与“烟花”的等级不一样,在应对自然灾害时,我国沿海城市更具韧性,恢复起来相对较快。然而,当这样的极端天气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且强度不断增强时,适应极限被突破后,地球生态系统也许会进入她特有的“修复”模式,人类社会可能没有能力再适应更多的变化。

现在,我国南方地区的高温正在逐步缓解,上海也从高温中“熬”过来了。复盘一下这个夏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全球多地出现异常高温,最高气温和高温持续天数打破历史纪录,“热射病”一词反复冲上热搜,数以千计的人中暑死亡。长江流域汛期反枯,各段水位创历史新低;土地龟裂,水稻关键的抽穗期受影响,水电、航道运输、秋收压力大。据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监测,8月19日4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退至9.99米,为1951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水位。鄱阳湖提前进入低枯水期,滩涂裸露呈现出“生命之树”奇观。我国水电大省四川也经历大范围缺电。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下发《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的紧急通知》,要求有序用电方案中的所有电力用户停产6天。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袁彬表示,四川、江苏、湖北三省已近60天电力负荷气象条件指数明显高于历史同期,后期需做好电力调度供电应急准备。

今年夏天,上海的高温加雷电暴雨天气更加频繁。根据上海市徐家汇国家一般气象站观测资料,从6月21日夏至至8月23日处暑,上海市2022年高温(日最高气温≥35.0℃)天数共计49天,其中6月5天,7月22天,8月22天。对比有公开记录的2018年数据,同一时段内,2022年高温天气多出33天。另外,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夏至至处暑,上海已发布50余条天气预警,其中约20条与雷电、大风、暴雨、冰雹有关。暴风雨袭来时,乌云压城如黑夜,大雨倾盆,根本看不清前方的路,我身处其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极端天气的压迫感。

图3 上海2018年与2022年6月21日至8月23日最高气温对比

在全球范围内,由高温导致的毁灭性野火在北美和欧洲蔓延。美国国家跨部门消防中心(National Interagency Fire Center)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美国50个州超过600万英亩土地被烧毁,是同期被烧毁面积的1.29倍。冰川缩小、河流和水库水位严重下降,欧洲严重缺水,且天然气短缺和主要河流低水位的问题把欧洲电价推向新的高峰。核能停摆,水利发电困难,大批燃料被阻河道,无法到达发电厂。据彭博社8月22日报道,欧洲基准电价上涨超过25%,首次突破每兆瓦时700欧元,是过去五年季节性平均水平的14倍。千年难遇的极端强降雨更是打了号称北美最热、最干燥的死亡谷国家公园一个措手不及,直接导致园区内山洪暴发,道路被冲毁,基础设施被破坏,车辆被埋,近千名游客与公园工作人员被困,受损的道路需要几个月来修复,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了气候变化的冲击。

IPCC第六次报告指出,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经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广泛的不利影响以及相关的损失和损害,且超出了自然气候变率,而社会经济的相关发展和在适应度方面的努力降低了脆弱性。即使在今夏最热的城市里,一些街区也成功躲过了酷热。例如,减缓城市热岛、改善城市环境的海德公园(Hyde Park),城市公园的冷岛效应助周边街道降温。同样利用这个原理的还有被绿植覆盖的德里印度门附近街区,据悉那里的温度可能比河对岸人口聚集、绿植较少的区域低12摄氏度。另外,河流、运河、池塘等蓝色基础设施亦可通过水分蒸发帮助城市降温。除了城市内的绿色、蓝色基础建设,现代技术和材料在缓解城市高温方面起到了不小作用。比如,洛杉矶市现在要求所有新屋顶使用具有降温、反射太阳辐射能效的涂料,借北极和南极洲的冰川反射阳光的原理,用于城市屋顶或路面,以达到冷却降温的效果。据伯克利实验室热岛小组的研究,这样的屋顶可以帮助反射超过60%的太阳辐射。对于已经高度城市化,很难再进行绿色基建的城市街区,墨尔本的解决方案是在可渗透沥青中寻找技术突破,铺上可渗透人行道,使水能够浸透并到达树根,以提高树木的健康状况。填满钢筋水泥的城市与大自然几乎无法挂钩,而强化城市韧性,缓解热岛效应的最佳方案却依旧来源于大自然。

也许人类目前暂时没有像小蓝企鹅那样脆弱,面对气候变化仍然有可适应的空间,做出的努力——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与改进以及技术的提升等——也仍然有效。然而,在气候变暖可预见的模式之下,极端天气不是今年扛过去就不会再来,而可能是更频繁且更高强度的发生。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预报员称,今年很有可能成为连续第三个出现拉尼娜现象的秋冬。我们不知道IPCC的数百位科学家分析预测的127个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中哪个会击穿人类社会的适应极限。我们也不知道当罕见气候现象频繁出现时,会不会还有意想不到、无法预防的极端天气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尚有适应能力时,时刻保持警醒,努力做出改变,尽量减缓气候变暖,拯救人类自身。

(本文题图和文内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

文 | 李晔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联系我们 | yicairi@yicai.com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