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考试,无论是期中、期末考试,还是中考、高考,“聪明药”总会“恰好”出现,成为一些学生及其家长的选择,以为服用“聪明药”就会变得聪明,能考个好分数。据媒体报道,期末考试来临之际,“聪明药”又在市场上走俏。
“聪明药”是一大类精神类药物的统称,包括利他林、专注达、择思达等。最早的“聪明药”是由罗马尼亚一位科学家于20世纪60年代初研发的,当时他在寻找一种治疗失眠的药物,但病人服用药物一个月后,记忆力似乎得到改善。因而,该科学家给该药起名“聪明药”,药名是由希腊语中的“头脑”和“弯曲”两个词合成而来。但是,在后来数十年的大量研究中,没有太多证据证明该药物可以提高正常人的智力。
服用“聪明药”其实是一种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走捷径思维、一种投机取巧,在效果上也不会提高考试成绩。要想获得较好的成绩,从古至今的经验都是采用科学方法勤学苦练,这在科学上也获得了多种验证。学习和复习需要较长时间的脚踏实地来打下扎实基础,但这个打基础的过程也需要符合人的生理机理和规律,即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这并不神秘,可以体现在饮食、睡眠、锻炼和劳逸结合等方面。
良好的营养可以为大脑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在高考和各种考试期间,已有营养师提供了各种方案,但营养和知识一样,也靠平时积累,并非复习考试时好东西吃得越多就越好,而是要以饮食的全面、适量、均衡为原则。只要饮食健康均衡,平时摄入的食物中已包含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因此并不需要补充保健品,这也是不必临考前服用“聪明药”的理由之一。
睡眠可能是很多考生疏忽的因素。进入信息时代,手机、电脑和虚拟世界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他们中的很多人近乎通宵熬夜,这无疑是一种破坏生物时钟的做法。大量研究从各个方面阐明人为何需要睡眠以及如何睡眠才符合生物节律。其中一个重要原理是,充足的睡眠是清除新陈代谢积聚于大脑的垃圾和有害物质的重要过程。
在睡眠中,大脑中的组织间隙比清醒时的组织间隙要大60%,能让流经这些区域的脑脊液有效清除大脑中的有毒代谢产物。而且,睡眠需要一定时间,约7小时,且在23点以后需要入睡,才符合人体生物节律,让睡眠更有质量。有了保质保量的睡眠,人才会每天神清气爽,记忆力良好。因此,考生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至关重要,即便是考试复习期间时间紧,也不能熬夜。
此外,每天有半小时至一小时的锻炼同样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不仅有利于饮食和睡眠,同样能促进记忆力和保持精力充沛。在学习复习之际的劳逸结合,如学习一小时后听几分钟音乐,或交替复习学习科目,也有利于大脑的休息和刺激大脑。因为大脑皮质有不同的功能部位,交替学习和劳逸结合就是让部分紧张的大脑获得休息。总体来看,从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入手,再加上长期的日积月累,完全可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根本就不需要服用“聪明药”。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