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前沿·关注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

本期关键词: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制度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驶入快车道,制度创新成果相继推出并应用。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是长三角公共服务领域的一项具有突破的制度创新。国家不仅研制了适合一市三省的长三角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建立了一套统一的指标及其标准,而且多方协同开展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构建了多主体参与、集体行动机制。这改变了过去各自监测、各自为政的局面,将为长三角地区协同扩大优质教育服务供给、率先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以及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教育合作与竞争提供数据支撑和制度保证。

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制度创新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区域治理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国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不仅带来人口与人才的便捷流动、加速流动,而且带来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协作需求的增长。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区域教育协作,有必要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信息提供机制。事实上,区域教育协同治理中往往存在着信息壁垒,行政区划内部教育发展的“数据孤岛”依然存在,区域教育协同中“数据割裂”的问题也广泛存在,分头零碎采集的数据如何转化为良好教育治理工具的问题尚待解决。这意味着,衡量长三角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关键不在于教育数据采集的大体量,而在于建立成熟的监测评估制度,改变传统数据的零散化、碎片化、静态化,为区域教育协同提供充分有效信息支撑。

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制度创新,一是旨在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把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作为政府行为纳入国家和一市三省教育发展规划,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并依托区域内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机构的专业力量,以协同监测体系建设为着力点,健全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长效机制。二是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落实、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化,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引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不论是上海、江苏、浙江参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还是上海市、江苏省常州市、浙江省金华市、安徽省铜陵市被设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均为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制度创新提供了良好基础。三是立足国家战略,率先研制和应用长三角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着力推进基于监测评估结果的区域教育政策调适与创新,从而为全国其他区域开展教育协同监测提供经验,为区域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双向融合提供方向引导。长三角是我国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水较高的区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拥有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在国家率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构建统一的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体系,能够为区域教育协作监测提供范例。在此意义上说,这是国家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制度创新以系统推动监测评估结果科学运用为鲜明特征。

一是推动监测评估结果有效支持政府教育决策。支持教育决策是教育现代化监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监测、轻运用,重数据分析、轻政策调适,不利于持续推进教育现代化。没有监测评估结果应用于政策调适的“临门一脚”,监测评估数据转化为决策证据的过程就没有完成。监测评估结果运用于政府决策的机制建设,事关教育现代化大局全局。科学运用的核心是什么?是建立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分解机制、监测评估结果的反馈机制、长三角区域教育发展重点问题与难点问题协商机制,以及省域内建立相应的政府之间、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协商推进机制,并通过落实相应的问责、整改、奖惩激励机制,推动政府和学校主动履行各自职责,从而形成一种从上到下、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是推动监测评估结果引导各级各类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是教育现代化的细胞,各级各类学校高质量发展是长三角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关注每一位学者,办好每一所学校,是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引导各级各类学校高质量发展,除了发挥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外,基于监测评估结果的学校改进与激励机制也是一条重要路径。具体制度设计包括:基于不同类型学校达标程度及校际差异程度监测,建立必要的预警机制,促进学校建设与办学标准完善,推动学校切实改进;逐步建立各级各类学校现代化案例的推荐机制、发布机制,交流总结典型经验,并纳入监测评估,引导学校特色发展、多样化发展。

三是推动监测评估结果驱动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教育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持和教育生态营造。长三角地区的高校、智库、第三方专业机构数量广泛,参与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的需求强烈。这要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走向多元、伙伴式监测。因此,在制度设计上,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建立了相关研究机构、高校、第三方机构等多元参与的监测评估机制,发挥理论优势、技术优势,围绕监测评估指标、数据和结果运用,针对教育现代化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深度监测。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宣传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的战略意义和主要内容,为监测评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并逐步探索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结果向社会发布机制,大力宣传发展水高、进步程度高或努力程度高的地方及其改革经验,让社会了解、参与和支持教育,通过社会舆论监督促进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履行职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步伐。

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制度创新是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的积极探索。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国际社会对教育问题广泛关注与重视,教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领域。设立国际指标和标准开展监测,并推动各国各地区广泛参与监测、提供创造实践案例,是全球教育治理的一条重要路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围绕“包容、公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机会”总目标提出了监测指标框架,包括7个方面目标、43个监测指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深度参与国际教育规则、标准、评价体系的研究制定。

长三角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既选用国际指标与标准,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标,又立足我国国情,体现长三角区域教育现代化特点以及一市三省教育特色,动态分析长三角在国际坐标系尤其是全球大城市圈中的相对位置,在国际参照系下密切跟踪关注区域在国际学生学业成就测试中的表现,关注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等行动实践,总结凝练解决全球教育问题的经验案例与话语体系。这是长三角更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与智慧的积极探索。我国教育发展水已进入世界中上收入国家行列,面向建设教育强国征程,需要积极探索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新路,以教育治理现代化更好推进教育事业现代化。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