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任务。基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方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发力并实现突破。
建构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平台体系,赋能国家教育信息化治理能力升级。“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依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基础服务能力开发建设,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与省级教育平台互联互通,建立资源分发共享机制,这将进一步优化、提升国家教育信息化平台整体架构,赋能国家教育信息化治理能力升级。“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教育行政部门同步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主动性作为,是对国家教育信息化体系面向教育改革新局面的一次重构,具有“筑根基、再进发”之深层意义,必然要求从教育现代化发展全部要素来谋篇布局,建构具有现代化体系特征的平台体系,为教育信息化治理能力提升奠基。
创新优质资源供给公共服务,以资源体系化、系统化和优质化助力课堂教学方式结构化变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承载面向中小学的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围绕教师、学生和家长各类群体需求,提供专业化、精品化和体系化资源服务,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特别是在资源形态上,围绕课前、课中和课后教育教学全过程,为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常态化教学过程提供覆盖各教材版本、各年级各学科的电子版本教材和课程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资源以资源包形式呈现,包括微课视频、在线学习任务单与课后练习等,融入了互联网思维要素,在课堂教学的教与学关系重构中寻求中介性变量,以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实际上,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性命题,是助力课堂教学变革的第一阶梯,围绕这一领域开展了大量实践,取得了大量的实践成果。然而,新课程改革深化发展以及校际之间、区域之间课堂文化的差异性,也带来了数字化资源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教育情境的关联性。数字教育资源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海量汇聚和师生情景应用二元对立的难题,一直难以取得有效突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精品资源体系化的目标取向,及“停课不停学”催生的“互联网+教育资源包”实践形态,有利于常态化课堂教学实践的结构化变革。而以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为主体,承担课程教学资源开发、遴选任务,将更进一步适应数字教学资源情景化融入的需求特征,发掘现代课堂教学创新变量,精细服务教育教学情境,融合专业力量,运用蜂群思维、分布协作、集群发展,做大优质资源共享能力、做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做强教育质量提升势能,使数字资源更适切地成为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的基础动力,成为广大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的有力保障,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系统性、深层次的结构化变革。
面向教育改革全业务场景,家校社全生态服务助力“双减”政策有效落地。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课后服务、作业管理、作业辅导、在线答疑等成为社会热议、学校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升级版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切实围绕教育教学系统重构性变革中的重点、难点、痛点,为中小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师研修、家庭教育等提供服务。在学生发展方面,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方面,以平台资源赋能,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发展教师现代职业能力;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和学校家庭指导能力,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在学校治理能力提升方面,围绕教育改革热点,开展教改实践经验的高效共享与有效传播,促进自下而上的教育管理智慧生成。因此,“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面向教育改革发展全场景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必将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引领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进程的重要基础。
推动教育信息化从技术驱动走向业务融合、机制创新与文化生成,催生技术创新与教育发展的双向赋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与应用方案》清晰明确了技术与业务融合的关系,以“应用为王”理念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阐述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特征。教育信息化融合发展新的理念,即推动教育信息化从技术驱动走向业务融合、机制创新与文化生成的发展,催生技术创新与教育发展的双向赋能,以教育数字化生态形式体现教育资源生产者和共享者的权利,激发了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信息技术应用成为广大教育从业者的专业自觉。
当前,义务教育素养导向的新课程标准即将发布,将进一步推动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科育人观念的时代发展,加速技术赋能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构进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是基础教育领域贯彻数字中国战略的实际行动,也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破冰之举,必将有力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汇聚力量,也定将成为以信息化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进程的重大工程,激发与推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深层合作。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化教学专委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