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活力展示台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系统“中传云”,实现对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610个子项非遗传播大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按照政策保障、队伍情况、非遗活力、媒体关注、舆情反馈5个指标维度,综合计算出2022年1月非遗活力值共计425981,城市非遗活力值均值为142.61,较2021年12月数据下降17.80%。1月非遗传播活力呈现以下5个方面特点:

受全国疫情散发影响,非遗传播重点转移至线上

受全国疫情散发影响,2022年1月非遗传播重点转移至线上,受此影响,本月全国城市非遗活力值均值为142.61,较2021年12月数据下降17.80%。1月1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的2022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启动上线。活动以线上形式开展,发动年俗非遗项目所在地区的非遗保护机构、保护单位和非遗传承人,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用镜头记录年俗非遗传承活动,上传至台活动专区集中展播。抖音、快手、B站、微博、酷狗等参与台为此专门设置了“视频直播家乡年”展播专区,并积极推出与“年文化”相关的话题、直播等活动。抖音发起“非遗过年DOU来播”话题,鼓励网友分享身边的年俗活动;快手推出“非遗闹新春”主题视频征集,同时邀请多位站内文化类达人展开手工技艺、乡土美食等年俗主题直播;哔哩哔哩上线“我的家乡年”专区,分享春节民俗、春节美食;微博推出“非遗过大年”“国宝守护人”双话题,并举行“非遗年味小厨房”网络票选及“非遗新年礼”主题展示活动;酷狗策划“陪伴我长大的‘新年歌’”系列歌单和“空中音乐会”活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整体曝光量约为3.7亿次。2022年相关活动,活动整体曝光量和效果远超去年,仅在微博台,相关话题阅读人数超过3.9亿。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戏剧、传统技艺等非遗门类的传承人,通过线上台,以数字化形式,为广大网友呈现了精彩的表演,在全网营造了非遗年俗传播的浓厚气氛,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电商台助力非遗传播普及,数字化方式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

1月25日,“非遗虎年大集”开市,千余名传承人和手艺人商家上淘宝“赶集”,包含章丘铁锅、龙泉青瓷、杨柳青木版年画、成都漆器等非遗产品。《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显示,随着国潮在年轻人中流行,借助电商台加大非遗文化影响力,成为不少非遗传承人的选择。有14个非遗产业带在淘宝、天猫年成交过亿元,一半位于县域及以下地区。非遗电商的发展,带动了大量年轻人返乡创业,在接受问卷调研的手艺人中,接40%是“90后”。非遗产品在电商台热销,一方面使非遗产品找到了新的传承渠道,突破地域限制,推动非遗传承和产品开发实现创新表达,增强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更好推动更多群众尤其是年轻人了解非遗、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年轻人积极选购非遗产品,体现出文化自信正推动着消费趋势的变化和演进,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创新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年轻人的文化认同。下一步,电商台、非遗传承人要更加适应年青一代网络化生活、圈层化交往、个化表达、兴趣化消费的特点,以文化自信打造更加优质的非遗产品,不断增强非遗产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年味”非遗项目活力值暴涨,非遗墟市活动促进广州位居展示页面前列

1月临春节,广大群众纷纷采购年货,受此影响,“年味”非遗项目活力值暴涨,桃花坞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等非遗项目活力值均暴涨超1000%。广州市开展春节非遗墟市活动,让民众不仅能购买到本地非遗年货、品尝到非遗美食,还能体验到传统投壶游戏、年画印制等年俗活动,得益于此,广州市11城区均位居本月活力展示页面前列。借助春节契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非遗宣传、互动与节日氛围有机结合起来,取得良的互动效果。借助线上线下多元的传播方式,让非遗项目与受众建立多元连接,在静态展示外,引入动态展演、实地体验,让民众现场感受非遗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有助于让更多的民众了解非遗、走进非遗、爱上非遗,激发他们参与非遗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转化、创新发展的强烈意识和自觉行动。

北京非遗亮相冬奥会,助力讲好中国故事

1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开展了“京城迎冬奥 非遗贺新春——非遗主题系列”宣传活动,约300件非遗展品进入冬奥村,相关展品围绕冰雪、春节和长城等主题,以非遗为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冬奥故事,彰显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传统文化魅力。年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方式,加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如针对老字号,举办了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以首都高校优质的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为依托,把传承人带入高校课堂,帮助他们在设计理念、品牌营销等方面开阔眼界;针对非遗传承,相关机构通过出版《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等图书,以及为国家级代表传承人拍摄影像等方式,大力加强非遗的记录保存。

中、西部地区结合春节民俗,探索非遗特色产业模式,地区活力进步明显

1月,中西部地区县市结合春节民俗,结合自身优势资源,探索发展非遗特色产业模式,地区活力进步明显。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西吉县、泾源县、彭阳县、原州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活力进步名次均超400位。春节前,固原市各区县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年俗系列活动,结合六盘山等旅游资源及固原砖雕等非遗项目,举办了以“腊八”“元宵”为主题的节庆民俗系列活动,和书法、绘画、刺绣、剪纸、非遗等文艺作品展,进一步提升了“六盘胜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水县结合非遗项目和哈尼族、彝族特色民族文化,在春节前开展民族歌舞、民间小调及民族服饰、紫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览和展示活动,结合建水县非遗项目,开发了紫陶汽锅、建水豆腐等10余项乡土特色旅游商品,以紫陶、土特产、民族服饰首饰等为载体,培育非遗文化创意产品,打造特色旅游元素;汾西县结合春节元素,组织开展了阳木版年画印刷体验活动,让体验者距离感受年画魅力,在体验中加深对非遗的认同和喜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