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召开,特别强调艺术创作要在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上创新突破。过去5年,每年年初召开的山东文旅工作会议均坚持问题导向。任何一项即将开展的重点工作,前期都经过大量调研,明确其实施的必要以及要解决的短板、瓶颈。今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负责人强调艺术创作的精品、人才、效益问题,既是对过去好经验的发扬,也是聚焦问题、明确努力方向的一次“冲锋”。

出精品,没有一刻敢放松

过去两年,山东省京剧院创作排演京剧《燕翼堂》,堪称齐鲁大地文艺领域出精品的榜样。

山东省京剧院党委书记、院长蒋庆鹏介绍,《燕翼堂》根据沂蒙老区临沂市蒙阴县地主家族“燕翼堂”的红色故事改编。“燕翼堂”自古就有勤奋耕读、家族和睦、开明民主、体恤百姓的优良家风,忠厚传家,贤才辈出,家族富甲一方,当地流传“三有”:有钱、有地、有人气。家族曾涌现刘晓浦、刘一梦两位为党的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早期革命工作者。

具体创作中,山东省京剧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搜寻好题材、好故事的过程中,注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通过戏曲名家工作室等方式,发挥口传心授的优势,让年轻一代演职员在剧目创作中得到历练和提升。

相关专家评价,这是年来山东舞台艺术创作领域的红色精品,其改变传统的舞台表现视角,独辟蹊径地将目光对准一个特殊的沂蒙山区家族。这也是一家省级院团引领地区文艺创作的探索实验,知名艺术家领衔,院内青年演职员走到聚光灯下唱主角。两年策划,一年采风,半年编排,《燕翼堂》用过硬的艺术品质和深沉的爱国情怀,唱响红色文艺创作主旋律,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台叫得响、传得下的作品。

出人才,敢在舞台锻炼人

文艺事业的发展,人才如四梁八柱。舞台的角唱不好,这个台子就扎不住。

山东歌舞剧院党委书记、院长张积强说,创作是院团的中心任务,作品是院团的立身之本,出精品、出人才,用优秀的作品来实现院团的成长和发展。民族歌剧《沂蒙山》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搬上舞台,历时两年,6次采风,10余次修改,这期间山东歌舞剧院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支持下,打造出这部民族歌剧的优秀之作,山东歌舞剧院的全体演职员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更是创造者和获益者。

为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山东歌舞剧院打造了全省学术交流品牌“艺讲堂”,邀请国内外专家,定期推出讲座、培训活动,将前沿的艺术理念、前端的舞台技术、前卫的艺术作品在山东进行推广。

为保证《沂蒙山》演出效果和质量,打造业务过硬的演职员队伍,维护人才队伍稳定,山东歌舞剧院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支持下,人员力量得到极大充实,实现了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之前,山东歌舞剧院每次演出都需要大量的外借人员来补充人员配置。现在山东歌舞剧院已经有了足够的力量,独立承担包括民族歌剧《沂蒙山》在内的各类大型演出。

出效益,突破传统求真知

国有文艺院团必须主动扛起“举旗帜”的使命责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既是社会公众对省直院团的期待,更是其内化于心的担当。

为破解传统戏曲受众减少、观众老龄化难题,聚焦文艺院团在新时代守正创新的使命任务,山东省吕剧院2020年起探索推出“吕友卡”。“吕友卡”本质上是一张观演会员卡,其不仅具有门票兑换功能,持卡民众还可参加山东省吕剧院组织的吕剧公共教育活动,距离跟吕剧名家学戏。通过“吕友卡”发行,一方面“拴”住了观众,培育了受众群;另一方面也搭建了戏迷与吕剧名家距离接触的台,为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繁荣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山东省吕剧院党委书记、院长孙香兰表示,山东省吕剧院作为文艺院团,根本服务对象是人民,根本载体是剧目作品。借助“吕友卡”发行,山东省吕剧院将对吕剧感兴趣的观众纳入重点服务群。通过剧场观看演出、线下交流互动、微信群讨论等,拉了创作团队与观众的距离。以前,观众想看什么、喜欢看什么,剧院掌握得并不透彻。通过“吕友卡”搭建台,增加了观众观看演出的积极,同时,观众意见被采纳和吸收,无形中提高了剧院的服务质量,也提高了作品的创作水

据了解,今年山东将印发《山东省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实施意见》。同时,围绕“两个效益”相统一,山东计划着力构建以演出为中心环节的管理运营新机制,在全省国有文艺院团试行重点剧目演出评价制度,将演出场次、效果与剧目扶持补贴评奖挂钩,与演员个人考核、薪酬职称挂钩,激发院团、演员的演出热情。(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