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最为惨烈的一役,当地至今流传着“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2021年4月, 来到广西桂林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在纪念园凭吊广场上, 面向“红军魂”雕塑静静肃立。

“红军魂”英烈浮雕纪念墙长80米、宽3米、高8.1米,采用红色花岗岩材质雕刻,艺术地再现了湘江战役这段历史。远远望去,在白云蓝天绿树的掩映下,雕塑显得巍峨、雄壮、坚毅。担任这幅雕塑设计创作的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院长、雕塑家李象群和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洪涛、副教授李逐,而主持雕刻的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雕塑家刘同保。

河北曲阳县是“中国雕刻之乡”,雕刻艺术源远流长,而且能工巧匠云集,工艺美术师、石雕大师众多,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著名雕刻艺术中都能见到曲阳工匠的身影。作为曲阳石雕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同保是曲阳工匠中的佼佼者。

“这是一次意义非常重大的任务。”刘同保在回忆雕刻“红军魂”的过程时说,整个雕塑工程量大、任务重、工期紧,从接到任务到雕塑在纪念园落成,前后仅70天。

刘同保说,接到任务之后,他非常重视,在曲阳挑选了100多名能工巧匠组成工程团队。从2019年7月起,他们在室外冒着40度的高温,昼夜不停,连续奋战。2019年9月12日,“红军魂”雕像终于在纪念园中落成。

浮雕采用了写意创作手法,将革命英烈人物形象融入大山大石之中,英雄与山石呼应。雕塑巧妙地处理了雕塑形体的转折变化,形成棱角分明的块面的锐利转折,使雕塑形体具有一种铮铮铁骨般的力量。

“红军魂”雕像刻画了一组信念坚定、奋勇杀敌、血战疆场的英烈:有高瞻远瞩、目视远方的指挥员,有鼓吹号角、迎接胜利的吹号兵,有呐喊冲锋、拼搏厮杀的士兵,有支援红军、保家卫国的少数民族爱国志士。其中,着重塑造了断肠取义的34师师长陈树湘、手握钢枪的战士、牵着战马的老红军及飘扬的红军旗帜……

作品紧紧抓住人物瞬间的情状、心理、精神特质,紧扣人物内心世界,以简洁的线条刻画了人物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和浩大的战争场面。

刘同保介绍,此次工程采取4∶1清样模型放大的方式制作,工匠们按照设计模型雕刻了数百块石块,最后再运至全州进行组装。从上山选料,到雕刻制作、运输、安装,以及每一个细节呈现、关键人物塑造,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刘同保都一一把关、反复调整,直至完美。

在雕塑落成后,刘同保团队又根据修改意见进行调整。为了赶工期,2020年4月1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刘同保与团队业务骨干驱车1800多公里,赶赴全州。在这过程中,鲁美艺术家和刘同保的团队不仅要重新设计、调整雕像,还要保证雕刻不会影响纪念园各种党建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我们的脚手架搭了拆,拆了搭,有团队到广场开展活动时,我们也尽量避免使用大功率机器,引起噪音。”刘同保说,工匠们一直长驻全州,直至2020年7月中旬,整座“红军魂”才算圆满完成。

“此次雕刻工程不仅是弘扬和发展曲阳石雕技艺很好的机会,也是一次让我和团队深刻接受党史学教育的机会。”刘同保表示,他和团队一定要继续发扬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突破,把中华优秀传统技艺传扬下去。(本报驻广西记者 郭凯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