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呈现出特有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日常学生活与网络文化密切相关,加上当代大学生具备网络化的学惯和学需求,网络文化已逐步深入大学生内心,并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然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观念。网络文化具有虚拟、即时、多样及开放等特征,既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样的教育资源、广阔的教育场域和丰富的教育形式,其中的异质非主流价值观也会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可见,网络文化的快速传播及转化对高校及其教育者提出了新要求。

网络文化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迎来的机遇

互联网视角下,文化信息的传播更具碎片化、可视化及微观化等特征,以此为主要媒介的网络文化逐步形成。在此背景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便可从中选择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教育资源进行转化,以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进行教育内容的网络化表达,吸引当代大学生的关注,提升教育实效。具体来说,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更为多样。网络文化中不乏积极向上、符合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内容,教育者对其加以适当转化和调整,即可用于教育环节,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二是教育方式更加丰富。网络文化环境下,各种网络台都可被用于教育过程,微博、微信与各类短视频台可发挥网络文化育人作用。教育者在此背景下可推进网络文化育人与线下教育的充分融合,创新教育方式,扎实推进网络文化育人。三是教育空间得到拓展。网络文化的传播有其特定的模式和场域,将多样化的网络文化资源和网络台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便可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网络空间,突破线下教育的时空限制,实现更高水的发展。四是教育更具亲和力和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早已惯了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学知识,也形成了个化学的特征。网络文化环境下,教育者可以从学生主体入手设计教育模式,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推进教育工作,吸引学生主体对教育的关注,体现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

发挥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积极影响的路径

鉴于网络文化的特殊及育人价值,发挥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在其影响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一步提升教育实效,高校及教育者应充分研究网络文化环境下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紧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在紧密协作中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加强主流价值观对网络文化的引导,创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多元化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特征,为有效应对网络文化中异质非主流价值观的冲击,高效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作用,高校及教育者应坚定立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通过创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的方式奠定育人基础。一方面,高校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加强对网络文化的价值观引领。在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高校应提高站位,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培育并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动全校师生制作及传播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的积极,在有效互动中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为此,高校应立足本校学情实际,积极策划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体系,通过适当的方式提高全校师生参加网络文化作品创作及传播的兴趣,并认真把控创作方向,引导创作内容与形式,提升优秀网络文化内容的占比,传播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应注重对大学生主体的引导,通过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其应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带动学生积极参加优秀网络文化内容创作与传播,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为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教育亲和力和针对等途径,促进教育入脑入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同。高校还应借助必要的学情调研方式,明确学生主体个化的学需求和学惯,以此为依据调整教育模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真正实现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引导的教育目标。

其次,完善优秀网络文化传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展现育人价值。在创造优秀网络文化的基础上发挥网络文化育人作用,高校还需关注优秀网络文化的高效传播。只有优秀网络文化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并发挥其创新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拓展教育场域等积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在网络文化环境中实现高水发展。一方面,高校应更新教育者的文化传播理论,引领教育者重视网络在文化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为教育者提供文化传播理论的系统化培训,帮助教育者接受最新的理论知识,并将此类理论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中,以推动教育创新。另一方面,高校应通过培训、交流学及实践锻炼等形式帮助教育者掌握新型传播手段。为实现优秀网络文化的高效传播,真正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深入影响学生主体,高校应培养教育者的文化信息传播技能,帮助教育者在掌握传播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传播技能,为教育者提供引导优秀网络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践锻炼机会,助力教育者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优秀网络文化的育人价值。此外,高校还应加强信息化台建设,支撑优秀网络文化的高效传播,也为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育人作用提供便利。高校应以融合理念实现多种媒介、台的跨界发展,以融媒体的发展模式发挥信息化台在网络文化传播及教育创新中的作用,让优秀网络文化助力育人目标的实现。

最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在网络文化环境中强化话语认同。网络文化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发生了新的转变。要持续发挥网络文化对教育的积极影响、展现网络文化的育人价值,高校应积极构建网络话语权,强化大学生话语认同,在坚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基础上优化整合话语资源,不断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自信。一方面,高校及教育者应重新审视网络文化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主体与客体,以新型话语理念开展网络话语权的重构。网络文化环境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话语主体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受网络文化传播的特及当代大学生的学情实际影响,大学生逐步成为教育的话语主体。高校及教育者应重视大学生的话语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话语表达需求,以等的观念引导大学生参与网络话语权构建。另一方面,高校应培育教育者话语表达质量,发挥教育者教育话语导向的重要作用,在把握网络话语正确方向的同时,强化大学生的话语认同。为此,高校可通过培训的形式提升教育者的网络综合素养,助力教育者形成网络文化传播理念,同时学会使用网络技术开展教育活动、与学生即时沟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网络空间的高效传播。当然,在网络文化环境中构建话语权,高校及教育者应避免落入教育话语娱乐化、过度碎片化的困境,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适度原则,加大网络舆情监管力度,通过构筑网络安全防线,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网络文化环境中的传播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强化网络话语权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张颖春系三江学院法商学院讲师,本文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SJB020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