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疫情中的高风险场所。随着人们生活逐步回归正常,医院接诊量也逐日回升,如何保障市民就医时的安全,院感防控工作尤其不可松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疫情之初就从未停止接诊,并在疫情期间承担了上海很大一部分急诊接诊量。中山医院全面筛查并及时隔离转运阳性感染者的经验,对维持医院正常开放运转至关重要。

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近日在一场国际医疗质量与安全会议上提出观点:“要通过Ct值来判定阳性感染者的传染性,从而更精准地划定密接者的范围,不至于出现划得过大或者漏网的现象。”

他强调,不仅仅要关注核酸阳性、阴性,而且一定要注意Ct值,并正确理解和应用Ct值。“以前我们判断密接者比较简单,如果一个人核酸阳性,则整个病区,甚至整栋楼的人都判为密接,但这样的判定方式是不精准的。”胡必杰表示。

Ct值是反映病毒载量的重要数据。Ct值越低,表示病毒载量越高;Ct值越高,表示病毒载量越低。例如Ct值是20的核酸阳性标本,和Ct值是40的标本相比,病毒载量可能相差百万倍。

胡必杰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与两年前的院感防控相比,现在不同的情况是,凭借高频度筛查的核酸结果,可以根据阳性者核酸Ct值的大小,来判定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和传染性高低,结合发热等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甚至胸部影像学表现和血清抗体,能够辨别阳性人员感染的阶段(起病阶段或康复阶段),从而对传染性有进一步的分析和研判,可更加精准地划定密接圈。”

他进一步称,如果感染者的传染性很小,密接者的圈子可以划得很小,避免周围人群不必要的隔离,避免医务人员不必要的“非战斗性减员”。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与疫情刚开始医院院感的情况相比,目前总体形势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随着就诊人数的增长,当下医院正在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精准划定密接圈也有助于缓解这一压力。

“之前医院专门提供一栋楼,把发热门诊撤下来的队伍进行隔离,但现在病人多了,这样的轮转会导致人手不够。”一位上海某医院医务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我们也在考虑是否把所有的密接医务人员都要进行隔离。”

近两个多月以来,上海各大医院几乎每天都在对工作人员、急诊和住院患者、陪护人员进行核酸筛查,但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会对核酸筛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这一工作在中山医院看来非常重要。

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隐匿性强,很多人感染后没有症状。“没有症状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症状还没有出现,另一种是他一直到感染最后阶段都没有症状。”一位正在上海老年医学中心定点医院支援的中山医院医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如果是患者刚刚感染的情况,那么病毒载量一定还会上升至峰值水平,然后下降,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持续10天左右。”

根据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一项“新冠人体挑战”实验结果,在新冠病毒感染初期,从感染后约1.67天起,咽拭子可测出阳性,在感染后约2.4天起,鼻拭子可检测出阳性;此后,咽和鼻的病毒载量峰值会在约4.7天和约6.2天时到达。

这意味着,判断感染者处在病程的哪个阶段非常重要,如果是起病阶段,他的传染性还会进一步上升;而如果是处于恢复阶段,那么传染性则会越来越弱。

在胡必杰看来,在医院每天核酸的情况下,只要采样是到位的,那么一旦感染者被检测出阳性,一定是病毒载量较低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即便发生医院内感染,波及面不会大,不太可能出现明显的集聚性感染。

除了强调正确认识并应用Ct值对院感防控的价值之外,胡必杰还表示,利用好医院的负压病房、做好医疗场所空气通风、佩戴好N95口罩等传统院感防控措施也非常重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