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今年“618”购物节的意义不仅在于促销,更在于帮助商家复工复产。

5月20日,在京东618启动发布会上,京东提出“有责任的供应链”概念,希望通过“两横四纵”,以及以京东云为代表的技术基础设施,让京东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可以在商业、产业、社会层面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在当前特殊的市场环境下,一方面,消费者对确定性的购物需求占据了更大的比重;另一方面,部分品牌商家,尤其是中小企业和线下门店也面临着发展压力。

对于疫情下中小商家复工复产上的痛点和难点,玩觅品牌创始人郭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疫情下物流、原材料疏通两个环节对商家而言较为棘手。例如,疫情下原材料断供可能持续一周或者半个月,最严重的时候会达到一个月,而原材料断货会导致停产,从而引发一连串反应。对生产端而言生产周期都是按天计算,停产1天就需要5天或者10天的生产来弥补损失。在订单方面,后续流入的订单就会积压,积压后当生产端重新开工为了加快完成订单,会增加投入包括增加人手、设备、生产空间等。所以“一断一积”,无形中会给所有的生产端、供应链造成经营成本的损耗和损失。同时商家面临着员工薪资以及其它的开销。

相比于其他地区,上海地区商家复工复产的情况更艰难。此前在京东一季度财报会议上,京东CEO徐雷表示除上海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的商家都在备战618。对于上海商家的困境,京东服饰鞋靴箱包POP部负责人田怡娜对第一财经表示,从需求端来看,宅家场景的增多包括出行需求下降,都会造成春季服装类商品积压、夏季商品生产不足的难题,也带来一定的风险性。鞋包品类上,上海地区的商家多是国际商家以及新锐品牌,这些商家的仓库在上海,封控以来最大的难题是无法发货。

此外,田怡娜表示很多商家有扩仓的需求,截至目前鞋包品类30%的POP商家都有入仓合作的意愿。部分商家在和京东合作时选择了第三方POP运营和自营店铺两种模式同时开展,在POP仓库无法发货下多了一个渠道。例如箱包品牌TUMI的POP仓库在上海,直到现在都是无法发货履约的状态。但TUMI与京东合作了自营店铺,自营店一直在营业。从商家的角度而言,自营、第三方POP双模式运营给商家带来很大的抗风险能力。

在扶持政策上,田怡娜表示从京东确定性的供应链角度出发,京东将配合商家渡过难关,同时推出较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包括平台入驻使用费等进行成本优化。此外,在清库存问题上,京东在618期间除了新品发布以外,也将推出清仓专场和专题,帮助商家消化库存。

此前,京东发布了30项“三减三优”商家扶持举措,即通过“减少成本、减少考核、减少风险、优化规则、优化效率、优化服务”,为中小商家减压释负。

京东零售CEO辛利军此前表示,“京东将重点关注中小商家,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举措减轻疫情对中小商家的影响,帮助他们在京东618的投入产出比至少提升2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