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影集团消息,著名导演黄蜀芹于4月21日19时48分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83岁。
黄蜀芹是戏剧大师黄佐临和丹尼之女,是中国电影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人·鬼·情》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女性电影”。她导演的电影《青春万岁》《画魂》等都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此外,她还留下了《围城》《孽债》《啼笑因缘》三部经典电视剧作品。黄蜀芹拍片讲究平民化,表现凡人的喜怒哀乐,提倡小题材抒发大感情,从而引起大多数观众的心灵共鸣。
1947年,8岁的黄蜀芹在导演桑弧执导影片《不了情》中客串。1959年,她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64年进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1979年,她跟随导演谢晋拍摄故事片《啊!摇篮》,1980年,又担任《天云山传奇》副导演。1981年,黄蜀芹执导《当代人》,开始独立拍片。1982年,她将王蒙小说《青春万岁》搬上银幕,不过度追求技巧,只求真诚、朴素地表现那一段他们共同经历的岁月。1986年,黄蜀芹执导动作片《超国界行动》,影片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首映,一票难求,为当年上影厂票房最好的一部电影。
1987年,黄蜀芹执导电影《人·鬼·情》,这也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影片获得国内外很多荣誉,获第8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最佳男配角奖。该片除了女性话语表达,视听语言上也进行了探索和创新。黄蜀芹在《女性电影——一个独特的视角》一文中写到:“如果把南窗比作千年社会价值取向的男性视角的话,女性视角就是东窗。阳光首先从那里射入,从东窗看出去的园子与道路是侧面的,是另一角度。有它特定的敏感、妩媚、阴柔及力度、韧性。女性意识强烈的电影应当起到另开一扇窗,另辟视角的作用。作为艺术,要求出新。女导演恰恰在这里具有了一种优势,也就是说,平日没人经意一个女人眼中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但你有可能用你独特视角向观众展示这一面。人们将惊奇地发现:原来生活里有另一半的意蕴、另一种情怀,它将使世界完整。”
1990年,黄蜀芹执导10集电视连续剧《围城》,大获成功。荣获第11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二等奖、优秀导演奖、优秀男主角奖和第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1995年,执导20集电视连续剧《孽债》,首创电视剧中运用沪语对白。该剧在上海电视台以沪语播映,创下42.62%的收视率。2002年,黄蜀芹执导最后一部电视连续剧,根据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的《啼笑因缘》。
黄蜀芹成长于戏剧世家,丈夫郑长符是上影厂著名美术师,其子郑大圣接过导筒,执导了《廉吏于成龙》《村戏》《1921》等优秀影片。
2013年3月,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与黄蜀芹进行了一次对谈,访谈中回忆了黄蜀芹影剧创作生涯中的种种细节。这也是黄蜀芹生前接受的最后一次访谈。
石川向第一财经回忆,那时候黄蜀芹导演身体还不错,精神也挺好。对谈中,她过自己童年和青年的记忆,过往电影生涯中的细节、人物都记得特别清楚,但因为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缘故,最近发生的事情有些健忘了。她较长时间不参加社交活动,对谈时,露出有些羞怯的表情:“很腼腆,好像很害羞似的。说话软绵绵,轻声细语。”石川回忆,那次访谈的时候,黄蜀芹坦然接受了患病的现实:“既然已经不能再拍电影了,就很低调的生活了。”
在石川看来,黄蜀芹毋庸置疑是第四代导演中非常杰出的领军人物,《人·鬼·情》《青春万岁》《围城》和《孽债》永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中国影视经典名著当中,地位非常稳固。但他认为,不一定要给黄蜀芹贴上女性导演的标签:“没有必要刻意强调她的性别。她生前也不大喜欢,她说导演就是导演,干嘛要加一个女字。”
可以说,性别赋予黄蜀芹作品更个性化的元素,此外,她的创作也和家学以及家庭氛围息息相关。她在访谈中提到,自己的个性可能更倾向于北方,地域文化在她身上也有很奇妙的交融。“她生长于上海,血统里有北方的基因。她的个性是很低调的,不爱说话,很内向。即便是说话也是三言两语,很简洁。家学和地域文化种种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她与众不同的个性,当个性融入到她的作品当中,就非常独特。”石川表示。
事实上,黄蜀芹什么样的题材都能驾驭,在国营电影制片厂最后的辉煌时光,黄蜀芹抓住了机会,脱颖而出。青少年、女性、老年、父子题材等等,在平凡人的喜怒哀乐中,呈现出了鲜明的艺术个性,
“在上影厂,她得到了拍片的机会,才华一下子释放出来了。当时计划经济时代,国营厂的体制,并不是想拍什么就能拍什么。一般是厂里分配给她,她也拍过《超国界行动》这样的类型片,票房也很好。一方面,国营厂最后的时光,创作氛围比较宽松,让年轻导演得到机会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但也由于题材分配,可能穷尽一生,也没有能够抓住自己内心真正想拍的东西。历史给这一代人导演的时间很短。这是这一代导演的幸运,也是不幸。因为后来商业片当道,拍片子不挣钱就没有人再投资了。对比过去计划体制,如今资本给女性导演的压力恐怕更大一些。”石川说。
“《围城》和《孽债》其实也是交给她的任务。一般人可能喜欢的东西会更投入一些,不喜欢的就马虎一些。但是那代人不会,交给他什么,都会非常仔细兢兢业业地完成。”某种程度上,这也是黄蜀芹这一代人值得尊敬的地方。比较两个剧,可能《围城》更符合黄蜀芹的口味。《孽债》也能拍得很好,打动上海乃至全国观众。再比如她的处女作《当代人》是命题作文,但她因为这部影片获得了认可。
“她会去钻研,特别较真,特别认真,甚至是有点傻气。在现实世界中,她不是那种游刃有余,八面玲珑的人。”在石川看来,黄蜀芹那一代的导演,不懂得如何在制片人、发行商、投资商之间穿梭来往:“他们的成长经历没有赋予他们这样一种能力。可能他们还有很多才华和想做的事情,没有得到机会。”与今天这些成名的导演得到资本加持、动辄上亿身价不同,黄蜀芹那一代导演是靠自己对专业的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成就了那一代电影人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