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实现幼有所育,是党和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4月26日,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取得的跨越式发展,细数温暖而振奋人心的进步点滴。

【关注1 】

历史破解“入园难”“入园贵”

“偏僻的乡村有了幼儿园,我的心情实在是太好了……”贵州一位村民激动地向记者吐露心声。

这十年,甘肃临夏州入园率从15.8%提高到95.5%,云南怒江州入园率从25.6%提高到90.01%……无数乡亲感受到了同样的心情。

“十年来,学前教育普及水大幅提升,发展最快的在中西部和农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十年间,全国新增的幼儿园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60%左右分布在农村,毛入园率增长幅度超过30%的13个省份都在中西部,“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入园率显著提高。

放眼全国,学前教育资源格局发生变化,公益普惠底色愈发鲜明。截至2021年,农村每个乡镇基本办有一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不断扩大城镇普惠资源,全面开展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共治理2万多所幼儿园,增加普惠学位416万个。

“我园自2018年转为普惠民办幼儿园以来,市区两级每生每年1.8万元的财政补贴及时到位,保证了幼儿园运行。”北京市海淀区世纪阳光幼儿园园长董燕干劲十足。

【关注2 】

快速发展需“三真”

幼儿园从578所增加到1035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9%以上,普惠幼儿园覆盖率从60.9%提高到89.2%……这是十年来南京市发展学前教育的成绩单。

快速发展的秘密何在?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孙百军总结:“发展学前教育,既要真情实意,又要真抓实干,还要真金白银。”

“从2006年起,南京市就将幼儿园规划用地纳入学校用地控制规划。2014年3月,《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经省人大批准实施,对幼儿园的规划标准、配置规模和占地面积进行了法定规约。”孙百军指出,这是底气的第一层。

底气还来自财政投入保障。这十年,南京市财政学前教育投入占财政教育投入比例从6.3%提高到11.6%,公办园年生均公用经费也从300元提高到不低于1000元。

底气的温度则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南京市加大教师招聘规模和进编力度,专任教师从1.1万人增加到2.1万人。非在编教师工资不低于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工资水,并且对坚守农村和特殊教育岗位的幼儿教师发放专项奖励。”孙百军说。

“我们特别呼唤中央和地方编制部门出台公办幼儿园教师的编制标准,吸引更多优秀教师从事学前教育。”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建议。

【关注3 】

游戏为主严防“小学化”倾向

一个秋天的早上,黄角树的落叶铺满了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的操场,孩子们自发地玩起了下落叶雨、打落叶仗的游戏。

这引起了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教师们的注意。大家很快设计出一套以树叶为主题,难度、复杂度不断升级的游戏课程方案。孩子们从简单的玩耍到用落叶铺路、修不会被风吹散的落叶路,再到研究落叶形态的变化、幼儿园有多少种树叶等问题。

“一片小小的树叶承载了有趣的游戏,蕴含了值得探究的问题,组成了无声而有意义的教育世界。”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园长余琳感慨地说。

充分认识到游戏对幼儿成长的巨大价值,不断向高质量保育教育迈进——这是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的办园经验。放眼全国,“小学化”一度是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桎梏。十年来,围绕破除“小学化”,各方积极作为,推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效落实,有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科学保教理念深入人心。

“去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这对我们基层幼儿园来说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余琳说,“在科学的工作准备下,我们园对于小朋友进入小学充满了信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