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场精心准备的交响音乐会来说,临阵更换指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既对“救场”指挥的音乐素养和艺术底蕴提出了极高要求,也考验着乐队成员的应变能力与心理素质。4月17日,中国交响乐团“老张的老肖”交响音乐会就是这样一场充满挑战的“大考”。
“老张的老肖”是中国交响乐团2022音乐季为指挥家张国勇量身定做的音乐会系列品牌。张国勇,为人直爽率真,从艺执着热忱,被业内好友亲热地称为“老张”。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作品题材广泛,结构宏大,音乐语言大胆,艺术感染力与哲理性完美结合,在中国音乐界被亲切地称为“老肖”。但因疫情影响,“老张”遗憾未能如约而至,“老肖”依然虚位以待。紧急时刻,中国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星夜披挂,与国交乐队共同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救场”演出。
作为“老肖”专场,演出曲目既有被誉为“新贝多芬风格”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也有电影音乐《牛虻》组曲中最负盛名的《浪漫曲》,以及从《第八弦乐四重奏》改编而成的《c小调室内交响曲》,篇幅有长有短,风格又不尽相同,既有室内乐的细腻严谨,也有交响曲的宏大叙事。
在《浪漫曲》绵延深情的旋律中,音乐会拉开了帷幕。肖斯塔科维奇的电影音乐在其涉猎广泛的创作体裁中独树一帜,这首电影《牛虻》配乐中的经典段落,紧扣电影情节,恰到好处地完成了剧中人物跌宕起伏的情感映射。
《室内交响曲》改编自肖斯塔科维奇于1960年创作的《第八弦乐四重奏》。相对于结构复杂、技巧艰深的大型交响曲,《室内交响曲》的演绎需要注入更多的情感共鸣。在指挥和乐队的沉稳发挥下,全曲5个乐章浑然一体,娓娓道来。
音乐会下半场是本场演出的重头戏,也是肖斯塔科维奇15首交响曲中演出次数最多的《第五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堪称“老肖”艺术人生的转折之作。在此之前,处于人生低谷的他撤回了正在排练的《第四交响曲》的演出计划。经过重新思考,他放弃了之前犀利晦涩的音乐语言,转而用一种更加通俗也更加鲜明的音乐风格,写就了这部不朽之作。
在经典的卡农曲式的引领下,第一乐章揭开了面纱。整个乐章既有强劲有力激动人心的进行曲式的全奏,也有柔美伤感令人沉醉的长笛与圆号、小提琴与短笛的绝美应答。在两个主题的强烈对比中,普通观众哪怕第一次聆听,也能深深地感到交响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第二乐章是一首狂放的谐谑曲。在节奏明快的旋律中,小提琴、大提琴、竖琴以及巴松、长笛、弦乐拨奏的组合,巧妙地演绎出三重奏般的优美乐段,既富有情趣又充满了“老肖”对一去不复返的过去无法倒回之嘲笑。
第三乐章十分特别,它没有加入铜管乐器的辉煌嘹亮,却是整部作品中最感人的乐章。为了增加弦乐的层次和表现力,“老肖”将小提琴改分三组,中提琴、大提琴也各自分为两组。由竖琴、长笛、大提琴引出的短暂乐思后,双簧管、单簧管、长笛又唱出了一曲孤独的哀歌,随后不断发展构筑出强有力的高潮,最后重归平静,迎接终章的到来。
最后的乐章在激昂浑厚的铜管组,气势十足的定音鼓开场预示着它的与众不同。饱满庄严的高潮后,几段温柔的旋律片段不断闪现,最终汇聚成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令人振奋。
虽然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同声部间的独奏或重奏段落,但在李心草的现场指挥下,中国交响乐团各声部依然经受住了考验,展现出过硬的个人能力与成熟的团队默契。整部作品的演绎张弛有度,游刃有余,辉煌震撼的高潮结尾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将音乐之美带给了每一名听众。(本报记者 刘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