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购柔软的纯棉棉布、熬制一桶高黏度的糨糊,一层棉布一遍糨糊,五层之后暖阳下晾晒,晒干后的袼褙按照鞋码剪出大小不一的尺寸,然后把相同尺寸的袼褙摞在一起,用大马蹄针开始纳鞋底儿……经过19道工序,一双千层底鞋底或鞋垫才算完成。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长岭街道大王岗村村民李珅以视频的形式向记者展示了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纳鞋底儿手工技艺。

可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千层底鞋垫产品,却为该村村民提供了致富途径。村民徐大姐因病返贫,成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通过走进李珅举办的非遗技能培训班后,每月都有上千元甚至几千元的收入。喜得徐大姐逢人便说:“是‘千层底’让我活出了精气神,真的从内心感谢李珅!”

今年36岁的李珅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从事过教师、经贸、商务等工作。2014年,正值事业上升期的李珅看到年迈的母亲程雪杰为寻找纳鞋底儿手工技艺传承人而着急,但村民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学这门技艺。于是,李珅毅然地放弃高薪,返乡传承这项技艺。

回到村里后,李珅跟着母亲潜心学千层底制作技艺,因为从小的耳濡目染和多次到区里、市里、省里参加培训,她很快就掌握了技艺。

在学制作中李珅发现,无论是千层底鞋垫还是布鞋都存在着发板、发硬的问题。经过多次实践,李珅找出了原因,一个是材质不够优良,一个是针法过于稠密。于是,李珅对棉布、亚麻鞋底绳进行了精细化采购。同时根据人体穴位特点,发明了千层底按摩鞋底。这样,鞋垫或布鞋穿着舒适、透气好,还有按摩保健作用。自此,大王岗村的千层底鞋垫、布鞋的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

2010年,程雪杰曾为了该技艺传承成立“足必须”手工制品专业合作社,吸引了300多名村民加入。回到村里后,李珅接手并担任合作社销售经理。在带领社员生产千层底鞋垫等产品的同时,李珅还带领销售团队走进哈尔滨市关东古巷,把精品和非遗故事展现在大众面前。

发展是最好的传承,只有让“千层底”真正走向市场,才能让村民获得收益。于是,李珅在村里创建了非遗传所,为村民免费传授技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创收致富。随着参与的村民越来越多,在村里的大力支持下,李珅于2015年自筹资金,创建了“老一套”关东民俗生活文化园。园区以“千层底”的历史背景为依托,成立了传区、展示区、培训区、生产区、体验区、销售区六大区域,走上了文旅融合之路。

之后,李珅又带领团队走进哈尔滨西城红场、呼兰区萧红故居等地,或以展示、或以体验、或以经销的形式进行合作推广,不但为各大商场增添了文化氛围,也为千层底鞋垫产品打开了销路。

在销售过程中,李珅深深地感受到,酒香也怕巷子深。于是,李珅带着产品去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参加各种展会的同时,更是借助于网络的优势,在线上发力,使得订单量大增。根据客户需要,李珅还增加了私人定制模式,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

现在,李珅又设计了文旅融合的销售模式。她正在积极地与黑龙江省内的各大景区联系,试图把“足必须”这个非遗品牌以旅游纪念品的形式推广进景区。

面对未来,李珅有自己的打算:继续增加产品的种类、继续沿着精品化方向运作、继续推动市场份额的提升、继续扩大销售渠道,从而把“足必须”品牌在全国叫响,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走上富裕路。(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