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多年来大力推进融合创新,将文博事业与文物保护利用、文创开发、旅游、社会活动相融合,实施项目、开展活动,在党史学习教育等方面产生显著社会效益,在开发文创产品等方面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去年以来,安徽博物院聚焦文化共享与科技创新,加快跨界融合,围绕展览深挖文物资源,高质量开展文化服务活动。该院负责人胡敏介绍了安徽博物院在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方面的创新实践。
服务党史学习教育
打造社会红色课堂
去年7月1日以来,安徽博物院成为当地党政机关、学校、部队和企业等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大课堂”,“初心映江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团队1000余批次,线上直播观展51.8万余次。展览入选中宣部和国家文物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国家文物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
安徽博物院紧扣时代节点,策划红色系列主题展览,创新打造“四史教育在安博”品牌,“向往——我与安徽改革开放40年”“烽火江淮——安徽革命史陈列”“决胜——全面小康路上的安徽”等展陈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全省博物馆联盟单位策划推出的“红心向党——100件革命文物联展”,联合了35家联盟馆,以在线云展和图片展方式同步展出,受众达41.5万人次。
安徽博物院充分利用馆藏文物与红色资源,全年开展“流动博物馆”下基层活动25场。开展线上教育服务,开设“安博微党课”“云赏安博”等课程专题,推出线上沙龙、活动云直播等特色服务。
建设“数字安博”
赋能智慧文旅
“博物馆里过大年”正成为安徽的一种新年俗。在今年的此项活动中,一个创新项目大受欢迎,尤其受到孩子们青睐,春节期间接待观众2.4万人次,未成年受众近1万人次——这就是安徽博物院打造的首个线下数字体验馆“青铜文物数字体验展”。展览改变青铜文物古板形象,以投影和屏幕为媒介,创造了9个可爱的卡通小神兽,带着小观众们穿越时光,重回春秋战国时期,开启一场关于文物和历史的有趣旅程。
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鄂君启金节首登央视《国家宝藏·展演季》,亮相故宫的“《国家宝藏》文物特展”;鄂君启金节文创丝巾登上热搜,带动“镇馆之宝”系列文创产品热卖。安徽博物院青铜文物IP紧跟流量热度,与支付宝就数字藏品开展合作,鄂君启金节等3款数字藏品上线即被秒杀;元代虎钮玉押参与支付宝春节集五福狂欢。同时,安徽博物院通过开展多场文物宣讲和文化体验活动,探索“博物馆+”合作共赢新模式。在IP授权方面,安徽博物院积极研发手机壁纸、楚大鼎雪糕等跨界文创产品,文创产品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6%。
安徽博物院开通抖音号,制作发布展览预告、活动花絮、文创新品等小视频49个,播放量达18万次,其中《“云讲国宝” 青铜才是王者》荣获安徽省科技厅优秀科普微视频一等奖。安徽博物院联合媒体平台,推出23场展览直播,受众达509万人次。各大媒体报道525篇,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1437篇,受众高达1323万人,媒体曝光率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以持久的活力和流量赋能安徽智慧文旅产业。
拓展社教职能
涵养时代新风
围绕建党百年,安徽博物院开展“永远跟党走——安博之友红色经典钢琴演奏会”“唱支山歌给党听——革命红歌快闪”“诵家书 忆英烈——革命烈士家书诵读”和安博微课堂“红色记忆”特别篇、安博志愿服务基层行红色宣讲等特色活动,“红色记忆”品牌价值深入人心。结合传统节日推出的“博物馆里的节日”文化体验项目以及“欢欢喜喜过大年”“春雨话清明”等民俗文化活动广受游客好评。配合年度新展举办的“传统与时代”女性访谈活动、“走进周秦汉唐”青少年系列课程等专题活动16场,吸引网络受众64万。“安博阅读空间”开设了音乐角,举办钢琴演奏、音乐沙龙、剪纸体验等活动,打造全新的“徽学堂”教育品牌,推出“梦回徽州”“非遗技艺体验”等九大系列主题课程61场。
在馆校合作方面,安徽博物院与40多家高校达成共建合作协议,首次尝试“5G连线 双师教学”模式,开展博物馆课程教师培训和教学研讨;落实全学段教育推广计划,接纳在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承办“百万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系列活动,获“‘我在博物馆画文物’全省青少年绘画大展”优秀组织奖。(郜 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