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展示中国风采的重要窗口。为深入贯彻落实 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办好北京冬奥会赛事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文化和旅游部紧紧抓住北京冬奥会契机,指导北京、河北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长城成为北京冬奥会赛事的看点、展示中国形象的亮点。
坚持政治站位,坚决落实中央部署。文化和旅游部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坚持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国家深入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助力北京冬奥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早谋划、早部署。按照《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要求,提出“保护传承+文化和旅游利用”“长城+冬奥”的基本思路,指导北京、河北科学编制分省规划,深入北京延庆、河北崇礼赛区实地调研,推动项目落地落实,及早出成果见成效。北京将八达岭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长城文化系列节庆纳入北京市政府折子工程;河北重点建设区将长城崇礼段、大境门段作为重要点段加快推进,并凝练形成“自信自强·冬奥胜景”“和平开放·大好河山”形象定位,将长城文化与冬奥文化完美融合,实现“长城脚下看冬奥、冬奥赛场看长城”。
坚持打造精品,树立保护利用典范。河北突出保护优先、强化传承,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示范样板,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一是打造崇礼长城景观展示亮化工程。崇礼拥有绵延200余公里的长城遗迹,在坚持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和绿色生态节能理念下,依据遗址形态分级分段对古杨树场馆群周边桦林东段6公里长城本体及7个烽火台实施亮化,使其成为北京冬奥会整体夜景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古老的长城重新绽放光芒。北京冬奥会期间,多国运动员在长城崇礼段下比赛和自拍的影像走红海外,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窗口。二是打造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太子城遗址位于崇礼奥运村核心区,是金代皇家行宫遗址,入选“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完整保护和发掘利用,奥运村前期规划几经调整为其“让路”,成为奥运会历史上场馆建设与文物保护相结合的国际典范。建成后的太子城遗址公园包括陈列馆、行宫基址展示及游步道等,赛时承担崇礼赛区奥运广场功能,实现历史与冬奥交融,见证中华文明进程,成为北京冬奥会一抹浓重的中国文化元素。
坚持创新驱动,丰富特色产品供给。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把冬奥效应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一是推动区域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规划》,构建“一轴三核六区”联动空间格局,坚持融合创新,打造“历代长城博物馆”、张库大道、百年京张铁路等优秀文化品牌,让资源“动”起来、文化“活”起来。二是推出精品线路,发布14条“2022年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长城内外·冰雪丝带”等10条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指导河北推出“冬奥长城冰雪游”主题线路,扩大冰雪旅游优质产品供给,巩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三是推进文创开发,北京着力打造“长城礼物”品牌,精选632种文创产品开展线上线下推广,受到各国运动员和嘉宾欢迎;张家口对大境门商街“明德口街”进行风貌改造和业态提升,推出“大境门文创”新品牌,培育文化消费新热点,持续释放冬奥效应,推动京张两地联动共赢,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坚持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北京、河北借助北京冬奥会擦亮长城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一是开展主题活动,北京举办“长城之魅 冬奥之约”长城文化节,围绕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等开展研讨,在八达岭举行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起跑仪式和冬残奥会火种采集仪式;河北在太子城遗址陈列馆举办“冰雪·双城·盛会——从1202到2022”主题展,系统展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历史,在大境门举行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引火仪式,以山海关为元素在崇礼赛区打造坡面障碍技巧场地“雪长城”,向世界展现长城的恢弘壮美,彰显开放自信的大国胸怀。二是讲好长城故事,在北京卫视、河北卫视黄金档播出专题片《冰雪的召唤》和纪录片《大好河山》,展示燕赵文化、长城文化、春节文化的丰富内涵,营造浓厚冬奥氛围;推出《从大境门到“雪如意”》全媒体系列报道,多维度“打卡”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三是加强对外交流,发布《外国领导人登长城》系列微视频,邀请部分外国政要和媒体赴慕田峪、居庸关、八达岭长城及周边民宿参观体验,传播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 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后奥运时代做好“长城+奥运”这篇大文章,让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中国长城文化更加走向国际。(闻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