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教育国际化的蓬勃发展,外籍教师已成为构建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对推动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意义重大。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一员,外籍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也不断拓展和深化。以外籍教师优化高校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是培育新时代社会新人的需要,能有效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为大学生接受语言、文化等教育提供极大便利,真正开阔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更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成长地域和文化差异,外籍教师来华后在生活环境、工作方式及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面临一些不适应,加之思想观念、文化理念等差异,容易产生一定的跨文化不适感,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进一步加强外籍教师教学实效,发挥其在文化交流层面的重要价值,高校需要在跨文化视角下提升外籍教师的适应能力,帮助外籍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文化交流使命。
加强跨文化人文关怀,系统化引领外籍教师提升适应能力
陌生的环境、全新的空间和不同的氛围等,都会给外籍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并表现在生活、工作及心理等层面。如不具备良好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在面对这些压力时,外籍教师会表现出不适应,其在文化交流层面的积极作用无法有效展现,进而影响工作效率。所以,高校应为外籍教师提供体系化、常态化的人文关怀,通过有针对性的人文关怀,帮助外籍教师提升适应能力,正确应对压力。
首先,高校应将人文关怀深入外籍教师内心,提升人文关怀的针对性。外籍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压力多藏于内心世界,高校在开展人文关怀时应强调人文关怀的体系化建设,从关怀的理念、内容及方式等层面展现对外籍教师的重视,并通过体系化的人文关怀提升外籍教师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在理念层面,高校应提升对外籍教师人文关怀的重视程度,将人文关怀体系化建设置于教育管理的重要地位;在内容层面,高校应提升人文关怀的全面性,促进人文关怀有效涵盖外籍教师的工作、生活、心理健康等多方面,促进人文关怀真正发挥作用;在形式层面,高校应注意人文关怀与外籍教师的契合,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人文关怀前对外籍教师进行了解,明确外籍教师的个人生活及工作实际,通过谈话等形式了解其需求和心理状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人文关怀形式,提升人文关怀的针对性。其次,高校应重视人文关怀的过程,通过动态化变革提升外籍教师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为此,高校应注意对外籍教师人文关怀系统规划,确保人文关怀涵盖全体外籍教师,保障人文关怀的时间充足,避免形式化、短暂性人文关怀的出现,促进人文关怀覆盖外籍教师在校任教的全程,以动态体系强化人文关怀实效。
开展跨文化语言培训,帮助外籍教师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语言及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是影响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为提升外籍教师的跨文化适应能力,高校可通过组织语言和中华文化培训,在保障对外籍教师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深化其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助力其适应能力的提升。
首先,高校应开展系统化的语言培训,提升外籍教师对汉语的理解能力。高校可立足本校外籍教师语言能力实际情况,分批次开展必要的汉语培训工作,通过语言专家的培训帮助外籍教师更好地理解汉语,形成对汉语的正确认知。在培训中,高校应注意培训者的专业性,培训者需精通多种语言,并关注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与外籍教师的契合度,引导外籍教师充分了解汉语、学会汉语。其次,高校应为外籍教师提供中华文化培训,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在当代的展现形式等方面入手,帮助外籍教师更系统地了解中华文化,奠定其跨文化适应能力提升的基础。在文化培训中,高校应强调对外籍教师多元文化背景的尊重,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外籍教师可接受的范围内深化其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并融入校园文化,促进外籍教师适应能力的提升。此外,高校还应为外籍教师参加培训和交流学习提供机会和有效途径,设置恰当的激励机制激发外籍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在高校与外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提升外籍教师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深化跨文化理念,以国际化管理模式精准对接外籍教师适应需求
在跨文化视角下提升外籍教师的适应能力,除必要的人文关怀和系统化培训外,高校还应关注跨文化理念的深入,并强调对外籍教师管理模式的创新,引领外籍教师适应能力的提升。首先,高校应关注外籍教师文化背景的差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这就要求高校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跨文化氛围,相关管理者更需树立跨文化理念,从外籍教师的引进、培训、管理及工作安排等环节保证外籍教师的跨文化发展,从宏观角度避免外籍教师来校的文化不适感。其次,高校应在跨文化理念的引领下采取国际化管理模式,展现高校在外籍教师管理层面的国际化水平,深化跨文化理念。为此,高校应制定管理外籍教师的系统化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创新管理方法,帮助外籍教师更好地适应我国校园环境,减少内心的陌生感。最后,高校应立足外籍教师实际,通过系统调查和文化对接,明确外籍教师的工作生活需要和心理健康需求,为调整和优化管理模式提供依据,展现管理的亲和力,更有效地提升外籍教师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作者刘 菲系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陕西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性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3102020WGYCX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