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本报、“文旅中国”客户端联合采访业内人士,今日刊发对“普惠10条”第八条优惠政策的解读。

政策条目

2022年发挥好支持普惠小微的市场化工具引导作用,对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用好4000亿元再贷款滚动额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困难行业特别是服务业领域的倾斜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续贷条件的服务业市场主体按正常续贷业务办理,不得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保持合理流动

相关案例

不抽贷,不断贷,稳定企业现金流

国家级非遗项目枣阳粗布制作技艺代表传承人

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纺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其华

我对这条政策有切身的感触和体会。为企业贷款的建设银行和华夏银行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在企业保持良运转的基础上,不抽贷、不断贷。银行直接续贷的方式,对稳定企业的现金流有很大帮助。

枣阳粗布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传承,我们在原材料研发上与湖北省农科院合作,在产品设计加工上与武汉纺织大学及湖北工业大学开展合作。这些实用工具方面的研发创新需要很多资金支撑,银行的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以及可以直接续贷,保证了我们的资金投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都是以项目的方式运行,现在以企业和产业来推动,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要创造市场价值。我们的企业除了传承传统制作技艺,由于产业化运作,要交税、解决就业,还要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类型的企业,在特殊时期特别需要政策帮扶。我建议给予非遗企业财税政策支持,明确减税条件、减税标准、减税范围等,帮助非遗传承人共渡新冠肺炎疫情难关,支持非遗企业做大做强。

迅速响应,满足小微企业金融需求

广东省广州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主任 陈泽文

《若干政策》第八条切实从政策上解决并指出了未来金融机构在支持文化旅游企业、普惠小微企业维持、开展金融服务时的两个基本的市场化工具与要求。第一,从中央层面给予金融机构鼓励支持普惠小微企业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措施;第二,明确了金融机构要保持普惠小微贷款的正常流动保障,让小微企业在接受金融服务时不受短暂经济形势的影响,得以维持现有资金的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州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迅速响应政策,第一时间设立了广州市文化和旅游企业首贷中心和续贷中心,从全生命周期上解决文旅企业的融资需求。广州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通过与广州市14家文化特色银行设立的广州市文化和旅游企业库、广州市文化和旅游企业投融资需求库,将企业最新的投融资数据即时共享给合作的金融机构。首贷中心主要负责有贷款需求且从未有过贷款的文旅企业,通过文化和旅游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信用评估,将入库企业与合适的金融机构、产品进行匹配,引导金融机构解决文旅企业的融资需求。在续贷中心的运营机制上,提前介入企业的还款安排,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变更还款安排、延长还款期限,无还本续贷、信贷重组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维持原有信贷额度。

地方金融机构行动

“服保贷”立足地方经济,破解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难题

成都银行高升桥支行相关负责人

成都银行作为四川省首家城市商业银行,始终践行“立足地方经济,立足中小企业”市场定位,为进一步支持四川省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拓宽普惠金融产品覆盖面,成都银行与四川省商务厅合作推出“服保贷”。

该产品是四川省内首款针对服务业企业的政策贷款产品,采用银政模式或“政银担”模式向企业进行授信,具备审批效率高、担保物灵活、综合成本低的特点,同时,授信企业还可以额外获得1年期人民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30%的利息补贴,以及50%的担保费补贴,进一步切实减轻企业财务负担。

产品试点至今,成都银行已累计向四川省内91家服务业企业发放99笔贷款,投放金额达5.44亿元。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背景下,随着《若干政策》的出台,成都银行将进一步充分发挥“服保贷”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努力破解全省中小微服务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及时为服务业企业纾困解忧,推动四川现代服务业强省建设。

(本文数据由四川富华商创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晓林提供)

重视政策可持续,同时积极创新金融服务

海南南海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邓黎阳

《若干政策》中涉及商业银行的政策,不仅有前期政策的延续,更有面向餐饮、零售、旅游、交通运输企业的针对金融扶持政策,其中包含期的降准降息,以及不抽贷、不断贷、减费让利等持续普惠政策,以及鼓励信用贷、担保贷创新的若干政策。这些政策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承接落地,对相关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政策落地,商业银行一方面应在理念上重视并注意政策落地的可持续;另一方面应积极行动,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创新金融服务,提高服务的便利、多样和综合,加大对旅游业及中小服务业的融资和减费让利力度。

以海南银行为例,将旅游业列为战略服务重点,充分利用政府相关政策支持,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合作,争取风险补偿基金等资源,联合政府职能部门研发创新产品,如小微企业酒店贷、景区贷、海知贷、金保贷等,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申贷门槛。针对企业缺乏抵押物等问题,积极创新担保方式,如采用酒店客房间夜权质押、景区收费权质押等新颖担保方式,运用债权融资计划、供应链金融等新型融资工具满足企业多样的融资需求。通过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小再贷款等贷款优惠政策,结合降准及LPR下调,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于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存在到期还款困难的,应延尽延,原则上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给予贷款展期或无本续贷。积极减费让利,给与疫情相关企业跨境结算手续费优惠等,充分让利企业。

截至2021年末,海南银行旅游行业客户表内贷款余额达64.1亿元,占比约20%;已向全省旅游景区行业累计投放33户、贷款金额1.91亿元;酒店业累计投放38户、贷款金额1.96亿元;商圈综合体等现代服务业49户、金额2.93亿元;免税品贸易流动资金贷款4.7亿元。

专家视角

金融工具坚持普惠化和结构特征,应切实发挥效果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 何代欣

2022年发挥好支持普惠小微的政策部署,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彰显了预见。应从3个方面理解该政策。一是金融工具坚持了普惠化和结构特征。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比较复杂,在微观市场主体经营较为困难的局面之下,结构金融工具是帮助市场主体不可或缺的政策手段。二是这次的市场化工具有明确的数量、规模和刺激方式,即运用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作为激励资金,同时提出将4000亿元的再贷款额度作为滚动支持政策用实用好。三是这次结构化的工具主要面向服务业。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我国文旅产业大部分属于服务业范畴,而这次疫情带来的冲击,以及在不确定的、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文旅产业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有的市场主体甚至面临生存难题。应该说这一部分贷款不仅有可能帮助一部分企业走出生产经营的困境,而且可能是维持一部分企业运营和生存的需要。

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各方也很期待这一项好的政策能够落实,真正发挥政策设计的预期效果。有3方面的建议。第一,要扎实了解市场主体的切实需要,尤其是在获取相关贷款资金当中所遇到的困难。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市场主体获得政策红利的帮扶,而且能够让有限的金融资金和政策工具发挥最大的效果。第二,要利用好金融机构的信息优势,解决好金融机构在贷款过程当中的顾虑,真正将这一政策通过金融机构惠及市场主体。多年来,我们依靠市场力量和行政命令执行的结构化、普惠金融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巩固制度优势和管理优势,还需要不断发掘政策制定和执行当中的难点和痛点,将政策红利有效输送到亟须帮助的市场主体。第三,监管部门要认真梳理惜贷、抽贷、断贷、压贷的原因,尽可能确保政策有效执行。同时,也要做好政策的保障工作,让真正愿意帮助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能在政策配合的过程当中获得应有的收益,同时降低其不应当承担的风险。

(采写:于帆、刘淼、刘源隆、王伟杰、朱珠)

推荐内容